第669章 棋子而已?(2 / 4)

企业能够足够供应这些农产品的话,天玑农牧公司就懒得凑这个热闹,他们反而能够专心经营更高价值的农产品。

其实以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以及人口规模而言,为国内提供足量的农产品供应还是完全可以满足,这还是在没有海上农场的情况下。

要知道现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比起他重生前都要强大的多,加上人口又少4亿,光是陆地耕地就足够了。

加上海上农场,大幅度减少了我国的陆地耕地对种植主粮的需求,可以将更多的耕地面积用于像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倾斜。

就算是没有塔里木盆地以及甘肃等沙漠化土地的改造和开发,我国现有的耕地面积,其实也足够满足18亿人口的粮食要求,而且过的还相对非常的不错。

只是多了这么五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可用土地,将会让我国百姓生活的更加从容,物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够应付更多意外情况。

至于天玑农牧公司到底有多少业务,赵一自己都搞不清楚,农作物的分类太多了,除了常规的农作物之外,还有许多凭空创造出来的农作物。

加上青农生物实验室不停的进行农作物改良,导致我国的农作物品种数量已经冠绝全球,虽然不一定所有品种都产量第一,但是种类第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且改良品种的工作也不只是青农生物实验室在做,国有研究机构,也在同步进行这样的工作,只是他们大部分使用的是杂交技术。

虽然青农生物实验室也发表了数量不少的基因相关的论文,但是想要将论文转化为技术应用到实践当中,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很容易转化为技术的论文,青农生物实验室也不会轻易发表,他们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是需要经过详细的审核,确认不会短期内用于技术实践当中,才会允许发表。

像这种理论性的论文,发表之后,其实更多的还是在学术理论层面讨论,能够利用别人的智力资源做更多的延伸性研究。

而青农生物实验室可以通过这些延伸性研究,有更多的选择和方向,加上他们本身就拥有高超的生物技术,反而更加容易将别人的成果转化为技术,用于实践当中。

这也是为什么青农生物实验室在自己拥有领先的生物技术的时候,还要发表许多论文,给别人借鉴,就是因为这个目的。

虽然青农生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数量不少,但是相比起全球的智力资源来说,还是略显单薄,能够充分利用别人的智力资源,也就会毫不客气。

因此青农生物实验室的一些生物理论也被国内的各大生物专家给学去了,只是想要转化为技术,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但是国有研究机构,在生物杂交领域,倒是建树颇丰,前有袁隆平老爷子,还有小麦杂交之父李振生等等,都是在杂交植物培育领域有所建树的人物。

只是青农生物实验室和他们的路数不太一样,虽然大部分工作也是从事植物培育,但是他们不仅仅只是专注于农作物的培育,而是真正的将他们的工作聚焦于生物基因技术上。

而他们的植物培育工作只是作为他们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而不是目的,事实上他们的研究项目更加针对生物底层,是生物科学家,而不是工程师。

只不过相对于许多研究项目,植物品种培育表现的就不是那么范忌讳,而且想要维持青农生物实验室的运营,总要有所产出,不能单纯的依靠老板拨款。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培育出来了许多的优良农作物,但是并没有因此停止,因为他们在生物底层研究领域不断地进步,总是有所收获。

而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将这些收获转化为实践技术,一方面是能够提供成品,放到市场上赚取更多的资金,用于实验室的研究所需。

另一方面则是对底层理论的验证,如果没有验证,他们也不能够判断是否需要改进,也就没有继续完善的可能,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这也是之前赵一对他们的农作物培育技术不是那么的放心,需要他们经过严格的实验,得到较为明确的结论,才可以大规模的推广。

只是这么一来,花费的时间就相当的漫长,一是需要在底层不断的迭代,花费时间,二是让植物生长成熟,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这么来来回回,可能等到一个植物品种上市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这会严重的牵制青农生物实验室的精力,导致他们的研究力量太过于分散。

所以他才会提供植物生长素以减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提供了生物基因模拟演化系统,减少他们在底层技术理论层面完善需要的时间。

其实在杂交培育技术方面,青农生物实验室也有非常强悍的技术储备,只是很少用于成品培育,还是前面说的原因,太慢了。

而且杂交培育技术,常规理论上,难度并不大,重要的还是在于特殊品种的寻找,这方面花费的时间非常长。

如果无法找到理想型的品种,就无法培育出来理想型的成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