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祥不解道:“如何不妥?”
朱慈烺解释道:“粮引制度对粮商的限制颇多,许多小粮商无法获得粮引他们就不做生意了吗?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小粮商依附大粮商,大粮商借机层层盘剥,这不仅会让众多小粮商生存困难,还会借机涨价以平衡利益,如此凤阳府的粮价将会再度提高,受伤的最终还是百姓啊!”
程国祥听的目瞪口呆,他一心想着如何限制凤阳府粮食外流,却没想到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程国祥由衷称赞道:“殿下聪慧异常,臣佩服!只不过那要如何解决呢?”
朱慈烺喜上眉梢道:“本宫通过程老的方法已经想到了另一个法子!那就是发行粮票!”
“粮票?”程国祥对这个新名词感到有些不解。
朱慈烺将后世粮票的大致情况和程国祥详细说明了一番,并告知这是一种有价的新玩意,可以进行粮食有计划的分配,还可以抑制凤阳府粮食被无良奸商囤积的这种情况,意义重大。
在后世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发放了包括粮票在内的票证;二战时美国也发行过,粮票在我国更是用了三十年时间,为稳定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程国祥一听就懂,连连叫好,并道:“殿下天纵奇才,臣只说了粮引,殿下就能举一反三想到这个粮票,真是不可思议!”
“还是程老提醒的好!”朱慈烺脸不红心不跳的客气道。
二人互相吹捧了一番后,又一起捣鼓了几天,制定出了一套粮票发行制度。
朱慈烺让凤阳的皇明时报社承担印制粮票的任务,粮票使用的纸张是白色台笺纸或者高丽纸作为原料,这种原料民间难以伪造,不仅如此,粮票中还加入了密押技术以及防伪水印,让制造假的粮票更加难上加难。
随后朱慈烺下令,凤阳府等实行屯田的七府,购买一石以上的粮食全部要使用粮票,粮票可以在粮铺等额兑换粮食,面额多少就换多少粮食。
粮票一部分按等值价发放给凤阳府的粮商们,一部分通过发放官员俸禄和士兵军饷发行,让这些吃皇粮的先行试用。
朱慈烺印发的粮票面额有八种,分别是一合、五合、一升、五升、一斗、五斗、一石、五石。
一石以上的面值主要给大粮商们使用,一合等小面值的粮铺则是给百姓们使用,朱慈烺打算全民推广粮票。
连朱慈烺都没想到,粮票一经发行,立刻就引起了民众的欢迎。
开始有人还不相信能换等额粮食,觉得这玩意和大明宝钞一个意思,很多人不敢用,当官的也很纠结。
在粮票发行的几天时间内,一些天武军的将士纷纷前往当地粮铺,兑换粮食,无一不是等额兑换,经过天武军将士们亲身试验推广后,一些官员也亲身尝试了一下,发现居然真的可行!
有吃皇粮的官老爷们做活广告,百姓们开始尝试着搞些粮票用了用,发现还真不错呢!
支撑粮票信誉的核心就是等额兑换,还有就是朱慈烺之前让张大彪等徽商建立的众多粮铺,大部的粮铺都是从这些皇商的粮铺流出,先是粮商之间用粮票交易,慢慢发展到百姓们也开始使用粮票交易。
如今大明私钱泛滥,银两、铜钱成色不一,价值不定,随着战乱私铸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制钱越来越贬值。
加上天灾不断,粮价不稳定,只有粮票稳定,无论粮价怎么变都不影响,这让粮票迅速成为了硬通货,很多眼光毒辣的主动去粮铺花钱购买粮票,算是做长期投资,还有人花钱购买稍微便宜一点的粮票。
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部分人处于保守状态,不敢花钱买粮票使用,甚至一些手中有票的人听说粮票会贬值,纷纷出手抛掉。
然而过一段时间他们就后悔了,粮票的价值依然坚挺,雷打不动,那些放出风声说粮票会贬值的是一些暗地里收购粮票的奸商们!
随着流通,在短短的时间内,凤阳等几个府使用粮票的人越来越多,粮票稳定便捷,不仅可以兑换粮食,还可以兑换别的物品,连交税都可以直接使用粮票,甚至有取代银子和铜钱的趋势。
原本粮票是没有价值的,和银钱没法比,但他拥有的信誉极高,只要兑换,必然换来等额粮食,绝不少一点。
人都是现实的,穷人更现实,生活需要精打细算,什么货币对自己生活有好处他们就选择什么。
原本需要三两银子买一石米,说不定过几天会涨到四两银子,如果自己现在花三两银子从粮铺或者官家那,购买一张一石的粮票放在手里,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怕粮食涨价,除非粮食掉价才亏本,然而如今天灾不断,粮食的价格想要降下来很不容易。
朱慈烺以粮本位发行粮票,也就是有多少粮食才发行多少粮票,不多发,多发了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粮票也会变成一堆废纸。
最初朱慈烺是想着发行纸币的,现在想想,不太现实了,随着自己见识多了,认知的不断提高,他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