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人们这,讨完东西,一路上,就宋福生他们这伙人热闹。
高屠户喊道:“哎呀他娘滴,我鞋掉底了,谁那里有多讨来的鞋,俺家没讨来鞋。”
立马有好几家回应:“你脚多大,穿多大的鞋。”
“你多大的鞋,我多大的脚,最好是棉的。”
“是棉的棉的。”
朱氏对马老太道:“娘,你看看,你看看我给你讨的棉袄,大小正好,人家说这是官家婆子穿过的呢。”
马老太说是,一瞅就能瞅出来,这料子也好,可暖和了。然后问宋福生:“三儿呀,我瞧你那鞋怎么也有些大呢,合脚不?”
宋福生推着车,回喊道:“合脚,不合脚的,都记住往里塞袜子,塞点啥顶一顶。”
大伙都在议论纷纷自个讨到的东西。
郭老太太说,她打小就没穿过这么好料子的衣裳。
宋福生的大伯娘说,别说衣裳了,你摸摸这棉被,贵人们不要的棉被都比咱自家过年新做的厚实。
宋里正瞅了眼推车上的小娃子们,一个个又团成团缩进被窝里叽叽喳喳了,他乐呵呵问道:“都谢过米寿没?米寿又给你们讨来点心了,讨来棉被窝子,还给你们讨来碳。人家这碳可不像咱自家那个,呛人带冒烟。”
小娃子们在被子里露出头,纷纷喊道:“太爷爷,谢过了,俺们谢过米寿了。”
还有娃子七嘴八舌告诉宋里正:“太爷爷,太爷爷,米寿说眼下肚饱,不吃点心,等他肚不饱的,就会给俺们分点心,中不中啊?中不中啊?”小娃子们怕大人们不答应。
宋里正连连点头:“中,中,不过别闲着,和米寿学学拜年磕,等到下一个城,据说还能这么吃馒头喝粥呐,到时候你们和米寿一堆再去给贵人们多磕磕头,就能得来更多的点心了。”
好几个娃立即叫道:“米寿,米寿,快教教俺们。”
钱米寿莫名有些小羞涩了。
比起宋福生他们这伙人,一路同行的另几家就很沉默,只默默地低头赶路。
听到后面那伙人说的那个热闹啊,好像发生啥喜事了似的,借大姑姐家光的小媳妇问丈夫:“难道他们是人保?能给这么多家人作保,那人得挺厉害吧?可怎么看着不像能结识上那种人的样子呢。”
“不晓得。”
员外爷的老伴、家里趁好几个庄子的老太,也在问员外爷:
“老爷,咱们家这才几个人啊,为拿到大红牌花了三百两打通关系,那他们那伙人得花多少银子啊。可听起来,怎么不像能掏出银票呢?”
被叫员外爷的老汉呵斥老伴道:“你别眼皮子浅,看人看表面。我和那些老乡说过话,打听过了。人家啊,逃前几人,现在就有几人。一个都没少,你想想这一路上,他们能简单得了吗?”
甭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另几家还真没有瞧不起之类的。
虽然,宋福生这伙人看起来是一副穷鬼的样子,一副拿了好些个大红牌,很让其他家感觉很不可思议的样子。
一副才在这面贵人们面前吃饱喝足,就开始惦记去下一个城池去贵人面前讨要,很是丢脸的样子。
但是,也得说同行这几家人还可以。
他们就觉得吧,你说咱这些外地的,一路逃荒到这,活下来本就不易。
到了这,以前是士的,估计想成为这里的本地人,就得降级是农。以前是小地主的,在人家这地盘就会降级成普通农民。依次往下,也就是说,到了新王地盘,一个个都自动降级成二等公民了,谁还瞧不起谁啊。
风水轮流转。
等到了药铺子前,轮到另几家叽叽喳喳,宋福生这伙人自动消音了。
员外爷的老伴张罗着坐堂大夫:“快给我们老爷看看。给我儿看看,给我几个孙子也号号脉,你这都有什么药啊?不用煮不用煎,路上能直接服的。”
那位小媳妇也是,让赶紧给他家男人看看刀伤,说捂了一路了,还有她男人跟前的两位小厮,都给好好包扎,这都是为护住她的一儿一女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多少银子都治,只要往后往后别坐下病。
那仨家同样的态度,就是一副我们不差银子,哪怕我们花银子买心安呢,也给我们都瞧一瞧,另外,那五家人,家家都买了好几种药丸,拉肚子的、头疼感冒发烧的,伤药等等。
宋福生他们这伙人,手推车停下,都站在药铺门口等那些家。
王老太太挎住马老太胳膊:“走,咱也进去呗。”
“进去干么?”
“在这傻等干么,怪冷的。他们男人家在外头看车,咱几个进去看看,掂量掂量他们这药钱比咱们那头贵不贵。”
郭老太太拄着拐棍也上前说:“中,不买还不让进去瞅瞅啊。”
总之,仨老太太进药铺感受物价去了。
马老太问抓药的小二:“有灌头疼脑热的不?”
小二态度极其热情,说有,不仅有,而且还制成药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