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发展北方战略(1 / 2)

对于李翼这个人,朱文奎给了这么一个评价。

“儒商。”

很难相信,一个做买卖的生意人,竟然在谈及各个方面的时候都可以说的头头是道,最重要也是朱文奎最欣赏的,便是李翼在说起这些事情时的语气。

不急不缓,让听得人心里很踏实,有一种为之信服的魅力。

所以朱文奎问过,令他意外的是,李翼竟然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他的父亲,早年竟然是北平右布政使。

那时候大明的行政区划里面还没有河北,北平布政使算是一省的封疆大吏了。

而李翼本人,也在建文四年的时候通过了北平的省考,还是三甲录取。

学霸、高干子弟,这么一位注定可以在政坛大展拳脚的人物,竟然转行做起了生意。

“当我看到我父亲在任上一年比一年累的时候,我就知道,未来这做官一定不会再舒服了。”

李翼的回答让朱文奎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这个国家在一五计划提出来之后,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令我为之震惊,也恰恰是因为发展的速度快,那么蕴含的时代机遇自然数不胜数。”

对于自己的成功,李翼谈的很少,将今日的一切都归于了运气,很是谦虚:“所以我算是恰好赶上了,真说起能力来,我还谈不上什么人物。

蒙同行们谦让,厚颜做了任河北工商联的理事长,德不配位,德不配财啊。

所以平素里就多看看书、看看报,增加一下自身的知识积累,不至于出了门让人家笑话成暴发户、泥腿子。”

对李翼,朱文奎属实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邀请。

“李兄若是不嫌弃的话,可否来北京府,充做一下我个人的经济顾问呢。”

朱文奎这番突如其来的邀请让李翼稍微有点发懵,还没等他开口,便又听到朱文奎的主动解释。

“是这样的,眼下北京城新建,无数各省的富商百姓皆趋之若鹜,房价飞涨、经济正在迅速繁荣,而我对经济这一块,实不相瞒并不擅长,所以很希望能得到李兄的支持,多多提点建议。”

话让朱文奎说到这个份上,李翼若是再拒绝那便是不知好歹了,当下颔首笑应。

“固所愿也。”

从按察司办公楼离开的时候,朱文奎是面带笑意的。

虽然今天对他来说并不算是多么舒心的一天,但是却邀请到了李翼这么一位大商人来做自己经济改革的顾问帮手,毫无疑问的喜事一件。

“福祸相依,世上哪有尽善尽美的好事啊。”

朱文奎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抚顺了自己的心气,以方便尽量用平和的心态来融入北京这个新的工作环境。

十月初一就是南京中央朝廷北迁的日子,留给他朱文奎的时间并不多。

首先便是吸纳更多的居民,北京眼下七十万的百姓数量对于一座十五世纪的城市来说固然已是巨城,放到四川、云贵等地,都快占到小半个省了,但对于北京这座新的巨城来说,根本填不满。

北京六十个区,眼下只有稀少的十几个区人声鼎沸,等皇帝一到,难道去其他地方看空城吗?

而想要引入百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新百姓群体迁入之后的生计问题。

“农民是首先不能考虑的,北京城外并没有太多的耕地,北京城的口粮供应现在基本依托辽东和河北两大粮仓的供应,北京往保定、正定、辽阳三府的高速,每天的运粮车都络绎不绝的排成长龙一般。

迁农户入北京,无法解决这些百姓脱产后的收入问题,所以我们面向的群体,是北京城眼下这座城市需要的群体。

手工业者、工人、服务业人员和个体小商贩。”

在六月份的府司会议上,以顾问身份出席这次会议的李翼侃侃而谈:“而想要吸引这些群体,首先需要的就是招商。

北京当地的工商联一直在扩招新成员,壮大本土的商业力量,我可以让河北的工商联在这一领域和北京达成合作,依托平津港的海运,连接辽东和日本。

搞京、津、冀共同发展,相比起平津、河北两地,作为我大明新首都的北京,当仁不让的必是周遭各省富商最喜欢,也是最想安家落户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可以拿来吸引他们的地方,我的想法是,在北京为河北、平津、辽东、山西的商人都免费建造一栋商会驻京楼供他们办公使用。

尽可能的将他们各自商业的总部迁到北京来,这样他们的生意重心就会偏离。

紧随其后的,我们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者说让步,中央早几年就有贴补政策,眼下每年依旧有近三千亿投入市场,那我们北京府也可以效法中枢的政策,在我们自己的财政里面,省一部分出来贴给这些愿意迁来北京的商人。

或者以提供土地免费使用的方式来作为另一种补贴行为。

只要商人先来了,那么商机就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