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阶段,不会排斥新学,具备对新生学说的接受基础。
还有出身各地卫所的军户,多是千户、百户家的孩子,自小练武习文,精读军略,将来培养出来扔进讲武堂进行一番系统的学习,到了军队里,就有了几分新时代军人的样子。
这,都是未来大明走向盛世的种子啊!
“平身吧。”
朱允炆自车辂上下来,身后的双喜便收起软凳,紧紧跟随。
“谢吾皇万岁。”
几百号人哆嗦着嘴,虽然站了起来,却只有一个人敢抬起头直视朱允炆的,其他人全都低着脑袋瑟瑟发抖。
“大胆!”
双喜恼了,一步跨出指着那人。“谁准你抬头面圣的!狂悖无礼,拉出去砍了!”
马上就有两个锦衣卫走出,却被朱允炆喊住。
“算了!”
朱允炆看着那人,心里便有了三分兴趣,“好大的胆子,莫非不知道冒犯天颜的罪过吗?”
那人就直直盯着朱允炆,闻言微微弯腰,“草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也只是一个同知,遍数整个天下,又能有几人有幸一睹君父天颜,草民能看上几眼,死也心甘了。”
“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山东卫军户纪纲,叩问吾皇,圣躬金安!”
汉子伏跪于地,大声喊道。
纪纲,好耳熟的名字。
朱允炆微微蹙眉,却怎么也想不起历史上有这号人物,他的历史知识实在是忘的太多了。
罢了,既然有点印象,那说明这是个能人。
当下心里就愉快起来,“呵呵,倒是机灵,起来吧。”
谁知道那纪纲并没有起身,又喊了一嗓子,“草民纪纲,叩问吾皇圣躬金安。”
朱允炆顿时大笑。
“哈哈哈哈,是个人物。朕安,起来吧。”
眼前这几百号人,连一个敢抬头面圣的都没有,唯独这纪纲,不仅气度上不卑不亢,还有胆子向皇帝问安,皇帝不回话,还不乐意。
不得不说,就这一面之缘,朱允炆心里记下了这个人。
纪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