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学生与大明(1 / 3)

小说:日月永在顶点 作者:煌煌华夏

当朱允炆从杨士奇的口中得知后者要辞去内阁首辅之位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

说实话,朱允炆并不喜欢杨士奇这个人,因为他太聪明了。

没有哪个皇帝会喜欢一个聪明的丞相,即使他的能力非常强。

不过朱允炆从来没想过去罢黜杨士奇,因为有一个杨士奇在内阁里,他这个皇帝可以省下太多的心。

可以离京、可以罢朝。

大明的内阁制度绝对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制度,即使放到后现代来看,你也根本挑不出太多的毛病来,只是或许会有些制约皇权。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朝,大明非但没乱,反而自上到下的井井有条,这就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官僚--社会管理制度下的优越性。

而眼下朱允炆的内阁会存在制约皇权的可能性吗。

谁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杨士奇给解缙说的话是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十二年的内阁首辅,继续坐这个位子下去就有些不知好歹了,这种说法骗骗解缙还行,到了朱允炆这,君臣二人都早已相知相熟。

朱允炆不怕杨士奇继续专政下去,哪怕让杨士奇在做十年二十年,别说当面动摇朱允炆至高无上的帝统,哪怕是一张朱允炆的画像,都能压的杨士奇喘不过气。

真正让杨士奇担心的,是怕朱允炆的身体熬不过他。

司马乱曹能够成功的绝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司马懿这个老不死的太能活了。

谁知道朱允炆万一哪天脑子想不开,一操心自己的身后事,学一回太祖皇帝,先把仍旧活跃在政坛的杨士奇来次诛满门,你让杨士奇上哪哭去。

现在急流勇退,将来身后可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没道理去赌那个未知的未来,死则死已不说还遗臭万年那就没必要了。

“阁老先坐,双喜上茶。”

这是朱允炆第一次直唤杨士奇阁老而不在前面加上姓氏,这让杨士奇受宠若惊。

“阁老为什么一定要辞官回乡呢。”

“时过境迁,山河大世早已不是当年的大明了。”

杨士奇坐下来,身子对着朱允炆的方向微倾,恭谨的回应道:“年关前,夏维喆跟户部做出了我大明乃至整个明联的财政表,仅我大明岁入便高达一亿八千万,这还没有加上自印度输送进来的近六十万斤黄金。

明联各国落实改制,军改裁汰了近一百万军队,节省军费、军备近三千万,这笔银子总参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用。

臣在年底的阁部会议上审定皇明三十六年的财政支出,按照陛下要求的赤字支出法案,需要在皇明三十六年一年花出去两亿八千万,臣无能,想遍了所有的办法都不知道该怎么花。

地方的发展越来越快,王雨森当初要搞包产到户,鼓励以村为主体自主分包生产,按照多奖少补的政策刺激百姓发展副业,当时这个政策臣甚至不懂该如何给王雨森出主意。

全国各地关乎发展的奏本,府县送到省里,布政使司不懂就递给臣,结果臣也不懂。

陛下,眼下我大明已不是唐宋可比的了,这个家让臣当的心力交瘁,惭愧不已,所以臣请辞,退位让贤。”

十年殖民,顶的上百年积蓄。

这是当年东印度公司十年收入报表递进国内后的感慨。

也助推了约翰牛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人类五百年都未必能达到的生产力飞跃。

眼下的大明就属于典型的久贫乍富,而且富到了杨士奇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花这些钱。

一年花两亿八千万是什么概念?

洪武朝三十一年的现银收入全部加起来都没有八千万!

银行总行金库里堆放的黄金、银官锭恍若小山,看管的部队从最初三个百户所变成现在两个千户所。

杨士奇的压力太大了。

做丞相是为人臣的毕生理想,但掌控一个如此巨大的国家做丞相,那其中真的是冷暖自知。

面对着杨士奇的抱怨,朱允炆笑了,起身拾级而下,坐到了杨士奇的身边,近距离的笑话道。

“朕还当阁老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坚持致仕呢,原来这么一件事,不知道该怎么花钱算什么棘手的难题,朕让莫成去搭了一个科学院,那地方烧钱烧的最狠,不知道怎么花,就把预算全扔进去烧呗。”

杨士奇苦笑,知道这是朱允炆随便给出的一个玩笑主意。

“朕知道阁老在想什么。”

朱允炆拍了拍杨士奇的小臂:“说实话,朕很多时候也累,不知道能够引领我大明走到哪一步,又或者还能不能领的动。

但天下七千多万百姓相信朕可以做到,也都在等着朕做到,朕不敢停啊,阁老不仅仅是朕的肱骨大臣,也是大明社稷的栋梁之才。

就当为了天下的百姓,阁老再做几年吧,等三五结束之后,阁老再退。”

皇帝都把社稷苍生搬了出来做挽留,杨士奇犹豫再三,还是艰难开口婉拒:“陛下隆恩厚爱,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