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之过急,小侄想四日之后行动。
三日之后,大将军何进便会宴请张让,并且把他灌醉。
到时,我等便可以从容的调集军队。”
蔡邕闻言,了然的点了点头,抚着须,思索了一会儿之后,问道:“贤侄欲用何兵护卫自己的安全?”
李知闻言,略一沉吟,回答道:“到时,让公明贤弟带领麾下数千人马,足以护卫小侄的安全。
至于云长贤弟,就让他跟随卢公进攻皇宫吧。
毕竟,卢公麾下没有什么可堪一用的大将。”
李知刚一说完,蔡邕便紧接着点了点头:“如此也好,有云长贤侄在,也省得卢兄亲自冲锋陷阵。”
说完之后,他话音一转,问道:“不知行之欲用何人给那张让传信?”
听到蔡邕的问询之后,李知沉吟了一会儿后,开口说道:“一客不烦二主,就让何进去给张让传信吧。”
“何进?”蔡邕闻言,紧皱着眉头,犹豫不定的问道:“何进可靠吗?要是他在其中做什么手脚,该当如何是好?
不如换别人吧,在老夫看来,袁逢就十分合适。”
“袁逢啊……”听到蔡邕提起袁逢,李知顿时一愣神。
随后,他便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蔡邕,问道:“蔡公为何要提起袁逢?”
说道这里,李知目光死死地盯着蔡邕,眼中满是疑问之色,从刚开始的时候,李知就觉得蔡邕有些不正常。
蔡邕来此之后,没太在意何进之事,反而处处询问一些有的没的,十分的反常。
听到李知问询之后,蔡邕犹豫了一下。便实话实说道:“今日袁逢来过老夫府上,与老夫商谈陛下之事,老夫一时说漏了嘴,让他知道了陛下被假冒之事。
随后,老夫见瞒不住了,便一五一十的把陛下之事全部告诉他了。”
“什么?!”蔡邕话音刚落,阳球便拍案而起,痛心疾首的说道:“蔡兄怎的如此糊涂?!
那些世家之人岂能相信?蔡兄为何要把我等谋划全都说给他听?!”
李知闻言,眼睛一眯,用怀疑的目光在蔡邕和阳球之间来回扫视着。
刚才蔡邕只是说,把假冒陛下之事告诉了袁逢,他可没说过,他把对付张让营救陛下的谋划告诉袁逢。
阳球为何会说蔡邕把他们的谋划都告诉了袁逢?
是说漏了嘴,还是有意为之?
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蔡邕在听到阳球所说之言话后,有些惭愧的说道:“贤弟骂的是,是老夫有些太过松懈了。
此事乃是老夫的罪过,老夫在此向二位赔罪了。”
说完,蔡邕便站了起来,朝着他们二人拱手一礼。
李知见此,也不去服蔡邕,只是微微的偏了偏身,算是受了他半礼。
在偏身的同时,李知用眼角余光,死死地盯着阳球,看他是什么反应。
阳球在蔡邕行礼之后,脸上没有意外之色,也没有去扶蔡邕,反而怡然自得的站在原地,受了他一礼。
见到阳球的表现之后,李知心中疑惑更甚,今日不光是蔡邕有些反常,阳球亦是非常的反常。
就拿蔡邕赔罪行礼之事来说,若是平日之时,阳球必然会赶紧走上前去,扶起蔡邕。
然而,此时,阳球却站在原地巍然不动,这里面必然大有蹊跷。
见李知看着自己,也没有去扶蔡邕,阳球没好气的说道:“贤侄看着老夫作甚?!
还不赶紧去把蔡兄扶起来?怎的如此无礼?”
李知闻言,眼睛一眯没有去扶蔡邕,笑呵呵的朝着阳球问道:“阳公平日之时可不是这样,今日阳公可反常的紧啊。”
说着,李知缓缓的退开了几步,离阳球和蔡邕远了一些。
随后,他把目光转向了曹操向他问道:“孟德兄,你今日去请两位之时,是在何处碰到他们两位的?”
李知见蔡邕两人举止反常,以为他们两个人也和王允的那些麾下一般,是别人易容而成,所以才有此问。
曹操闻言,有些疑惑不解,不知李知为何会有此一问,不过他还是回答道:“为兄去见蔡公阳二人的地点,皆是在他们府邸。”
李知闻言,脸色更加的难看,若是蔡邕阳球在他们的府邸之中,都被人掉了包,那此事就十分的棘手了。
这代表着,有一股不明的势力盯上了他们。
并且,这股势力的能力非常的强大,连朝中的重臣都能调包,可见他们乃是非同寻常之辈。
不过,也有另一种可能……
想到这里,李知把目光转向了曹操,不动声色的退后了几步之后,对着他问道:“孟德兄,在下托你给大将军送的信,你可曾送到?”
曹操闻言一愣,疑惑不解得问道:“什么信?你何曾让我送过信?”
“呼……”闻听此言,李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心中暗道:“还好,曹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