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第三重惊喜(1 / 2)

第708章第三重惊喜

在华夏国内对于某些富豪打着“爱国”的旗号,从海外拍卖市场上花高价收购文物的行为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近百年来,华夏人经历了太多的国耻,比如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文物的命运和国家一样,同样遭受着国耻,是近百年来国耻的组成部分。

就好比圆明园的兽首并不能说做工精美,原来用作报时喷泉喷嘴的它们属于大型摆放物,也没有精巧的花纹。这些为圆明园所造的仿西方艺术风格的作品,根本不能代表华夏传统艺术的特色。

但就是因为这十二个兽首出自圆明园,它们根本就不算国宝,只是由于“火烧圆明园”代表着近代华夏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这十二个兽首就有了一种“国耻”的符号。

在类似“圆明园十二兽首”这样的“国耻文物”回归事件中,其实是有着很多炒作的成分的,并非是什么“国宝回归”。这类文物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正是因其“国耻”标签,才受人重视。

曾经在2002年,某个国内知名集团出资数百万元作为创始基金,成立了“华夏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基金会成立之初就运作“圆明园猪首回购”的所谓“国宝工程”,随着回购猪首的行动,这家基金会和那个出资的集团都得到了巨大的声名。

这其中就有了商业价值。

从猪首开始,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的价格就节节上升。牛首、猴首和虎首分别达到774.5万港币、818.5万港币万港币。

2007年的马首拍卖更是达到6910万港币的创纪录价格。

2008年秋天,佳士得准备拍卖两件圆明园兽首铜像——兔首、鼠首的消息,让国内民众非常气愤。随后,华夏外交部发言人就佳士得公司拍卖圆明园兽首一事正式提出抗议。

这是华夏外交部门第一次对海外流失文物表态,在国家文物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当时沐老看了新闻之后,就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这圆明园兽首,现在可是热门概念股哦!”

老人的话不多,但一针见血的说出了问题所在——利益!

不管是准备投入巨资竞拍搞“国宝回归工程”的“爱国商人”,还是文物的真正卖家,其实都是利益攸关方。所谓的“国耻”题材,已经完全背离了文物保护的初衷了。

根据沐老的回忆,华夏最珍贵的一批文物,都是解放初期由总理批准成立的“南港秘密收购小组”收购回来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文物收购。

那时国家很穷,但是领导都非常重视文物回流的工作。当时,文物回流是洗雪民族耻辱的一种渠道,带有非常浓重的政治色彩。但现在再来炒作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单纯了。

对文物最大的破坏,恰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90年代。

大家一心往钱看,拜金主义横行,有些地方把文物放在经济层面鼓吹,民间流传着“要致富,多挖墓,一夜挖出个万元户”这样的歌谣。现在盗墓现象、文物走私现象严重,都和这种思潮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在人们对海外流失文物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态度”,从某种程度上是被人为的煽动起来的。

对于非正常手段流失海外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回购、捐赠和追索。

最好的方法是依据国际公约的相关原则作为法理的支撑和道德的支撑,通过外交协调,通过民间交流、学术研究,在一个平等互利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解决流失文物的问题,最终促成流失文物回国。

而回购这种途径事实上是变非法抢掠为合法流通,当年侵略者通过炮火和武力强行掠夺走的国宝,如今再让华夏人花钱来给它买回来,无疑是第二次的掠夺,国内的企业或个人去购买被掠夺的文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根本就是帮助掠夺者销赃。

这是对华夏民族尊严的又一次伤害。

目前,华夏90%的流失海外文物是通过回购的方式回流的,回购的价格也呈现出不断上扬的趋势,这其中就不乏某些利益集团在背后的操纵。

这些问题,以前也不是没人说过,关毅作为行内人也都是了解的。只是今天在赫伯特的藏宝中发现的蛛丝马迹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清理藏宝室的文物,关毅他们花了两天的时间。

第二天下午,就在关毅正在对一只宋代白瓷大盘做鉴定的时候,突然听到陈凯一声惊讶地叫声。

“快来看,这下面好像有东西!”

关毅转头一看,嘴角就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原本是想自己去“发现”那个秘密的地下二层的,没想到却被陈凯抢了先。这倒是省得他再“演戏”了……

“先别动,让我来看看!”关毅将盘子放进了木箱之后,走到了陈凯等人身边。

这时,陈凯和常宇春已经将藏在地毯下面的钢盖板揭开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