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缝补洗衣,若是郎君吃不惯营中饭食,妇人家这里也整治了些汤饭可吃。”妇人一边飞针走线,一边笑吟吟地对她说道,“虽说不比城中饭舍那般精致,也还管得了肚饿。”
“这个好,”她立刻问道,“多少钱?”
“一份豆腐汤饭,十个钱即可,我家的豆腐汤是用老汤熬成,极有滋味的。”
仍旧是木碗,汤勺,粟米饭上浇了两勺豆腐汤,她尝了尝,滋味确实还行,于是一边吃起汤泡饭,一边开始继续观察这个小小的棚户区。
陆陆续续也有士兵从营里出来,有些带了衣物过来,那些妇人便接过,清洗缝补;有些似乎也是出来买吃食的,烤肉串也有,咸菜条也有。但这些多半都是在棚子外边进行的交易,还有的士兵同妇人打情骂俏了几句,就一同钻进了棚子。
……她觉得有点不对劲。
“那是他的家眷吗?”她悄悄指了指。
缝补针线的妇人抬头看了一眼,“这些并州人若有家眷,必在城中,怎会在此呢?”
……那就更不对劲了。
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神色有异,妇人笑了笑,“不过那些妇人多是寡妇,若是有那个士兵看中了她,愿意做长久夫妻,她自然也是愿意的。”
棚外也有个小孩儿,在那里正玩一把破破烂烂的木剑,满脸天真,不知愁苦。
“郎君行事文雅,不似营中兵卒。”
她挠了挠头,“我也是杂役,来这里帮忙罢了。”
“原来如此,”她低下头,咬断了针线,“这短衫可须濯洗?”
洗一次衣服至少还得一个钱,她自己洗不好吗?
心中刚这么想的时候,看到那妇人略带了些期待地望着她。
“那我明天能来取?”
“那是自然。”中年妇人愁苦的眉眼便舒,十分开心地应承着,“我家的衣服濯洗缝补皆十分小心,郎君放心即可。”
她忽然想起刚刚某一句很诡异的话,“你说那些妇人多是寡妇,那少数呢?既然家中有夫君,怎么还会令她做这样的生计?”
这个洗衣妇看了一眼正在锅边招揽士兵的年轻妇人,麻木地叹了一口气。
“郎君,再过月余,便要下雪了啊。”
她不知道关中的冬天是很冷的,但不管知不知,她都能轻松度过这个冬天。
那些百姓则未必,城中既无立锥之地,就要想方设法的囤积干柴粮草,加固自己家的破窝棚,这一切都是需要银钱的。
其实只是很简单的一点事,但谁都看不见而已。
第二天开始,每天都在兵营度过。
每天白天抄士兵档案,高顺偶尔会过来抽查一下。
傍晚士兵们用夕食的时候,给她丢进去跟不知道哪个倒霉的伙兵们打一架。
传令兵是懒得每天都带她走一遍的,但她想不吃饭直接回去也不成。因此她需要自己抱着碗,拿着勺子,挤进士兵们的队伍中间。
一双双悲愤的眼睛盯着她看,敢怒不敢言,看得她的心都跟着揪起来了。
“我吃得很少的。”她说。
“这根本不是一回事!”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兵嚷道,“你这人又抢我们饭!又打我们!”
“不打还不成吗?”她惊恐脸。
“不成!”少年兵悲愤地嚷道,“传令官说了,必须得同你打一架!”
……………………这日子怎么过下去啊!(╯‵□′)╯︵┻━┻
候着高顺回帐的时候,她千方百计的求见了这位教导主任一面。
“将军,小人不吃饭还不成吗”
正在那里奋笔疾书的高顺头都没抬,“不成。”
她其实挺想问问高顺是不是跟吕布有矛盾,所以才这么收拾她这么个小小的杂役,但即使是狗魅的她,也知道这个问法肯定不是奔着心平气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去的。
“既如此,将军可否为小人解惑?”她小心翼翼地问道,“小人每日受着士兵们的冷眼,实在是熬不住了。”
高顺终于放下笔,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你今天在哪一伙吃的饭?”
……她没注意。
高顺冷冷地盯着她,“你与他们一同吃了饭,又演练了拳脚武艺,却仍旧记不得他们的名字吗?
“他们每一个人性情如何,有什么喜好,什么长处,什么缺点,你都不知道吗?”
她已经逐渐开始明白高顺的用意,但还是想嘴硬一句。
“小人不是去吃饭的吗?”
“我营中千人,还没穷到缺你一碗饭的地步。”高顺斩钉截铁地说,“派你至此,是因为你既有武将天赋,又有仁义品行,都亭侯欲令你习兵书而成将才,但在此之前,你须得先明白如何作一士卒!”
今天的陆悬鱼也依旧是满脸惆怅走出军营的。
当她取了衣服,交了钱,快要走到城门处的时候,一阵马蹄声自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