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小小姐的娃娃军里,只有这一个月里表现最好最刻苦的三个人能去听。”
按理说,说书先生请都请了,当然是越多的人去听越好。
台下多坐几个人而已,又不用额外花费什么。
但小小姐只让习武最勤奋的三个人去听,其他人顿时懊悔不已。
如果每天咬着牙再多坚持一阵子,直到真的是手脚都抬不起来才歇息,不就好了?
他们感觉自己平日里没有真的榨干最后一滴汗水,小小姐都看在眼里了。
想偷懒的人,想省点力的人,通常都是在拼着不当最后一名就好。
每天只要有人第一个下桩认输,其他人就松口气,差不多再坚持几息就能休息了。
反正每天小小姐一定是最后一个下桩的,没法比。
这三个能去听说书的人,正好是每一档一个。
最初便说要追随简家军的四人中,没能入选的那两位面面相觑,突然就警醒起来,觉得自己是不是因为不会被逐出将军府,就懈怠了?
简大将军又背着手,去偷听说书先生大拍醒木,讲得那叫一个唾沫横飞,跌宕起伏。
故事的结局听完了,他特意叫来说书先生,问道:“今日讲什么,是谁拿的主意?”
说书先生躬身行礼,应道:“是贵府小姐挑的,她还特意叮嘱小人改了故事的内容。”
简大将军又细问这原故事是什么,问完大笑出声。
原故事是一个行乞小儿偶得奇遇,练成一代双刀大侠,打败所有曾欺辱他的人,赢得妻妾成群,获得武林盛名的故事,是说书先生在酒楼里常讲的。
叫小女儿给改了。
让说书先生最后给她的娃娃军们,讲了一个——行乞小儿不忘一饭之恩,替临终的恩人完成遗愿,去西北大漠寻人,因此得到秘籍,练成武艺,又看到民不聊生,投身边关,终成一代为国为民的大侠,声名永传后世的故事。
挺好的,简大将军很满意,这些孩子们几乎都不识字,那就让他们听说书先生讲故事吧。
哪有生下来就知道何为忠义的婴孩呢,田间地头的,吃饱饭就是百姓们最要紧的事了,很少有人土里刨食的时候,还会操心边关安危,家国大义。
人多半都得读书才能明理,他们活在全是简家军的地方,慢慢被周围潜移默化,也能渐渐变成个能上阵的兵。
像是简家军驻扎的军营里,也常常有老兵给新来的人,讲那些前辈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的故事,将新兵们讲得热血沸腾。
而且这奖赏不是人人都有,才能激着这些孩子们在练武上拼起来。
说书先生这边一散场,回去娃娃军那边,其他没能听说书先生亲自讲故事的孩子们,就缠着三人求转述。
另外两个孩子已经口若悬河地开始学着说书先生讲故事,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着。
神色十分激动,被众人拥着求着,那感觉实在很好,让人惦记着明天一定要努力多练,争取下次也得赏,
只有时澈,既然已经有人转述,他就安静地坐在一旁,取出笔墨,开始写字。
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最开始伤得重,所以习武起步晚了几天,头几日是在大夫那里学医术。
从前时澈只是跟着母亲背过家传的医方,略知一二,没有花费时间特意学习过、
将军府的大夫也是简家军出身,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尤其是刀伤箭疮,跌打损伤,以及西北常见的冻伤风寒发热等等的治疗方法。
……
两个月不知不觉地过去,将军府终于在盛夏,迎回了晒脱皮的两位少爷。
大哥听闻父亲在家,顾不上洗漱歇息,前去问安,陈述此行的收获得失,以及练兵的心得体会。
二哥想溜,让大哥先讲,他先去泡个澡舒缓一番。
被大哥一把薅住,按在了书房里。
幺妹也被父亲叫到了书房,既是兄妹见面,也是互相交流。
大家轮番讲完带兵的体会,难得的,二哥面露犹豫之色,像是有话要说,又不敢说的模样。
简大将军很熟悉二儿子这个表情了,脸一板,威严训道:“在外头闯了祸你最好自己坦白,别等我去问跟着你的亲兵。”
……
然后大哥和幺妹谁也拦不住,暴怒的父亲用家法把二哥打得去了半条命。
简大将军气得真是额头青筋突突地跳,叫他带兵出城拉练,他倒好,去救了个歌伎回来,说要娶她!
他往哪儿带兵,带到了有歌伎的地方?
别说大儿子还没娶亲,不能叫弟弟越到前面去,便是大儿子娶亲了,他也不能叫二儿子娶歌伎!
结果二儿子挨着打,眼一闭,心一横,梗着脖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