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诏狱(1 / 2)

ps:本章先更后改。请大家移步前一章,因为嫌质量不好,老摩已经全部换掉了。

一夜笙歌一夜风流。第二天,余懋学穿上南京此际浪荡子流行穿着的小袖短衣,戴好纬罗华阳巾,黑着眼圈在画舫上吃了清粥小菜。

从温柔乡里到了河岸,雨后清新的空气让他心怀大畅。按惯例,南京的科道官儿轮着班儿应卯,他今日无值,心情格外愉快。

余懋学安步当车,先到行口中市提了两尾鲜鱼,又走到斗门桥果子行买了二斤瓜果。待打着哈欠到家门口时,见身边伴当在胡同口外如同热锅蚂蚁一样打圈儿。

见余懋学回来了,那小厮一溜烟跑来禀道:“官人,家里来了锦衣卫!”余懋学闻言心里咯噔一声,手中鱼儿和瓜果洒了一地。

随即定了心神,先冷哼一声,又高声道:“我等谏官,诏狱加我则荣于华衮,某又何惧哉?”说完,用眼角余光往周围看了看。

见街巷中果有人围拢来看热闹,他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迈步往家里磕磕绊绊的走。可惜昨天为了应酬方便,穿的是小袖短衣,否则乌纱袍带俱全,这淸倌儿的人设就树立起来了。

待到了家中,街坊早就在门口围了一大圈。见他回来,纷纷道:“可算来家了。”

此时余懋学的夫人带着半大小子和一个黄毛小丫头,站在天井等候。对面四个锦衣缇骑,一水儿红色衣甲,挎雁翎刀,站在那里望天。见他回来,那夫人先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锦衣卫领头小旗走过来道:“余大人风流快活,却让某家好等。”

余懋学不理他,先安慰夫人几句,嘱咐她紧守门户,不必挂怀,又低声交代了屋中藏银所在,切切叮嘱道:“我自有朋友在外营救,你切切不可自作主张,北上乱花银子。我有给家中书信一封,在书房里面,你安排妥当人送去,让父母知晓,来接你们回老家。”

他这边低声叮咛,锦衣卫并不拦阻。等他交代完了,那小旗冷笑道:“可说完了?跟某家走吧。”身后锦衣卫一抖手中铁链,将余懋学双臂扳在身后锁了,余懋学的夫人和两个孩子吓得大叫哭闹。

站在门外一个头戴方巾的秀才叫道:“余大人光明磊落,何必枷锁有辱斯文?汝等毋乃太过!”

又有人叫道:“余大人乃朝廷给事中,规谏皇上应当应份之职,有何错失处?朝中定有奸臣蒙蔽了圣聪,才有这冤屈忠良之事!”

那小旗听有人闹事,刷的一下抽出雁翎刀来。三角眼露着凶光,在人群中一扫,目光所至,鸦雀无声。

余懋学呵呵冷笑,高声吟一绝道:“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围观百姓一听,不顾锦衣卫威胁,高声叫好。

没想到那满脸横肉的小旗却是读过书的,闻言冷笑一声:“杨忠愍的诗是杀头时所作,可不是用在风流快活之后的!余大人不必这般张致,你这等官儿某家见得多了!”

余懋学听了脸色发红,围观百姓中也传来几声低笑。那小旗见他气焰已消,一摆脑袋,几个人押着他走了。

此际的京师,被余懋学一本掀动的官场已经沸沸扬扬。张居正收了试探皇帝之心,连续上本为王琢玉和余懋学求情。

依朱翊钧之本意,这余懋学也是不抓的。这科道有封驳和监察六部之权,又和都察院互相纠察,是太祖所立祖制中极高妙的手段。根本思想是“以小制大,以中御外”。

尤其是以六科来做公文审核这一环节,在朝政中极为重要,凡朝廷政令之弊,未发之前六科先纠之,是施政纠错的重要一环。

虽然六科发展到现在,有“比来皆不闻一言及于军民利病”、各怀权谋心计、甘当大臣鹰犬等等弊病,但这是体制带来的人事问题,需从头慢慢厘清,此际不可操切。

但余懋学上本后,朱翊钧突然想明白张居正为何稳坐钓鱼台八风不动了,这是要试试他朱翊钧的成色啊。

张居正的政治表态是,你不是要变法么?你不是要复仁宣之治么?这考验来了,您看着办吧。

若此际是原时空,还是李太后和冯保在内廷主政,张居正就会发展出“当国者舍我其谁”之念,这会子早给这李太后这政治盲出主意了。

不过现在换成朱翊钧,张居正和皇帝之间,不像原时空“吾非相、乃摄也”的政治关系,而是类似于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关系,一个主导内政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一个提出方略并在后方支持。

如此一来,张居正当然要试试皇帝的抗压能力。以后的改革只会越来越难,最高统治者没有强大决心、意志,一切都是空谈。张居正初期无动于衷,就是看皇帝能给他表个啥样态度。

想明白这一点,朱翊钧才知道自己想差了。自己仍按照原时空张居正的主政特点来处理这事儿,竟成了“两个和尚没水吃”。如果在王琢玉第一本时就施以雷霆,大伙儿早消停了。

现在想明白也不晚,朱翊钧当日即下旨,将王琢玉这个起头的和余懋学这个最高调的,诏狱究问!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