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喜怒忧思悲恐惊
ps:求推荐票!求推荐票!
剧组角落里。
刘清云坐在椅子上,手上捧着剧本,逐字逐句的研读。
他的天赋或许不如梁镓辉、吴镇予。
但他很幸运,因为黄阿狗这个角色分明就是在讲他自己。
一样的郁郁不得志,一样的想要出人头地。
一名演员本色演出,往往塑造人物的时候会带上自己的性格在角色里,很容易就能入戏。或者也不能叫做入戏,称为演自己就可以了。
不要以为演自己很容易。
现实生活中你是个花花公子,让你在镜头表现出花花公子的神韵。你不一定能演好。
不然那些在电影中演明星的明星怎么一个个都特出戏呢?
镜头前与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演电视剧和演电影都有很大不同。
刘清云很拼命,为了演好黄阿狗,他不但背了自己的台词,还从吴孝祖这里要走了其他几个角色的台词。研究每个角色讲话时他该有的态度和反应。
这种勤奋拼命型演员内地也有一枚,叫“演员张译”,混知乎的!
吴孝祖很喜欢这种演员,或者说,正常的有艺术追求的导演都喜欢这种演员,虽然他们往往很丑。
好吧,实际上,吴孝祖就是觉得这种演员比较省心。
蔫巴、不起眼,却就像剧组的军大衣,披上就能用,机器保暖可以用,演员保暖可以用,垫屁股底下当垫子还可以用。
所以,尽管刘清云走的很随意,节奏也很随意。但就有了吴孝祖想要的那种感觉。
郁郁不得志,却又没有真的怀才不遇。就是一个普通港人的人生渴望。
……
昏暗的狭小空间,灯光闪烁。
一台摄像机在摇臂上扩出大全景,黄岳泰则手提着摄像机一脸喜色。
他从吴孝祖给演员设定的位置上,看到了一股很奇妙的空间感。
这种空间感他在港岛电影人的电影中没有看到过。
空间感是个很奇妙的词语。但很多景点电影中,空间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尤其是群戏,最主要展现的就是导演对于整个画面空间的把控。
黄月泰有感觉,这部戏同以往任何一部戏都不相同。
如果吴孝祖听到他的心声,会赞一句有眼光。
从黑泽明的电影,再到杜老炮的电影,他们把空间画面感的那种微妙气氛营造的让人沉醉。
镜头里。
刘清云坐在最左角,侧对镜头,埋头食饭。
肥成大肚便便坐在正当中,他右手45°卡座内,李钊基与古天樂一个翘着腿,一个拿着镜子,对视而坐。
镜头微转,罗东叼着烟坐在桌子上。他斜后方,苏黎耀端着一份报纸坐在那。
镜头180°转到门前,吴镇予拎着红色旅行袋立在门口。
七个人或坐,或站,很巧妙的拉扯出一个“对峙”的空间画面。
好似不规则的棱形构图,尖角却对着其他人。
这个画面特别有黑泽明《七武士》中隐约对峙的几分山寨感觉。实际在银河映像的电影中,或多或少都有黑泽明的影子。
就像吴雨森的电影就是张撤导演的现代版一样。
七个人,代表的就是七种情绪。
喜、怒、忧、思、悲、恐、惊。
同时这七种情绪也贯穿了整个故事的脉络。从最开始七个人登场到他们结束。
站在镜头外,吴孝祖目光紧盯着刘清云。
刘清云坐在那,埋头食饭。不声张,身子不动,脸也不动。观察人的时候,只是转动眼球游离在众人之间。这个小细节,把一种不信任就演绎得惟妙惟肖。
站在门口的吴镇予就恰恰相反,他站在门前,目光从左自右扫视众人。眼睛一眨不眨,全凭脖子动。
不同于其余五人扁平化的表演,两人的表演很立体,也很丰满。
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演绎出各自需要展现出来的情绪。
一个内敛,一个外放。一个很含蓄,一个有张力。
从吴孝祖这个导演的角度看。两人此时的表演已经远超大多数演员了。更不用提后世的那些明星鲜肉了。
李小峰同廖影帝演《心理罪》,那演技简直辣眼睛,直接把廖影帝的光芒都遮盖了,从台词功底到人物表情,简直一个大写的“烂”。
且这字写的如此清新脱俗。
刘德桦早期的戏同样烂。但最起码你让他扮酷、扮帅,演个《天若有情》的小混混,真的可以感动人。后者就只会瞪眼睛。
刘清云与吴镇予两人不同于梁镓辉从内到外,收放自如的演技。
相比之下,他们两人还局限在擅长的角色中,并无融会贯通。刘清云在《忘不了》、《阿呆拜寿》就是这样的情况。有演技,但也很局限。直到碰到了银河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