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节 京师(一百二十七)(1 / 2)

小说:临高启明短剧 作者:吹牛者

此人若是复起,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自己……确切地说,周延儒要复起,东林-复社集团首先就得把自己铲除掉……。

一想到这里,温体仁便觉得芒刺在背。这件事得尽快解决才是!

如何解决呢?周延儒的名声很不好,在朝时候就劣迹斑斑。其家乡更是有人要刨他的祖坟。但是仅凭这些,还不足以败坏皇帝对他观感,毕竟这些都算是“小节”。

温体仁为官多年,深知“圣眷”十分之易变,而内阁首辅正出于风口浪尖之上,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千夫所指。

要把威胁尽快消灭掉。

这一瞬间,他已经动了杀意。

没容他继续思考下去,皇帝来了。

今天皇帝的气色较之前些日子要好了一些,不再晦暗无光。阁僚们知道,最近局势平稳,皇帝的心情大约也好了不少。

君臣见过礼之后,皇帝在宝座上落座。他昨晚虽做了怪梦,但是后来却睡的很踏实。今日起来,觉得精神较之往日要好了不少。自从每日晚上田妃进奉南洋水果之后,他觉得比以前要有精神一些,不知不是不这水果的功效。

有关这水果的功效太医们亦要有一番争议,因为太医们从未见过,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到底是“上火”还是“去火”,亦是争论不久。崇祯十分恼火,干脆罢斥了太医们的意见。

温体仁见皇帝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议题,便将近些日子各处的奏报拣选一些比较要紧的事情禀告,多数奏报皇帝读过贴黄之后不必细读就可以直接由内阁票拟,交司礼监批红即可。只有少数重要的军国大事需要征询内阁的建议。从形势上来说还是“圣躬独裁”。

崇祯冲龄即位,并未受过完整的帝王教育和历练,对具体的政务处置实际还是以阁臣们的建议为主。温体仁最擅长揣摸上意,又擅实务,因而他的奏对往往能符合皇帝的心意。至于其他阁僚们,多是温体仁一党,很少会提出相反的意见,因而朝廷的政事多决于他一人之手。

温体仁一人决断内阁事务,视同僚为木偶,把持票拟大权,皇帝不以为怪,反而觉得他“孤忠”,故而当时人都皇帝是“遭瘟”了。

待到政务议了一个段落,皇帝缓缓开口道:“髡贼猖獗日久,已陷两省之地,朝廷竟奈何不得。诸卿不知有何策略,可治其患?”

自从髡贼奇袭广州之后,“髡贼”也登上了朝廷军国大事的议事日程,大小朝会中时常被提及。

若说到髡贼之势,其实比之东虏、流寇其实都要大得多。东虏迄今为止,也只是占去了辽东都司,广宁故地。莫要说关内寸土,便是锦州等关外要隘,依旧在朝廷掌握之中;流寇迅如烈火,却是旋起旋扑,四处流窜,虽然一度攻下过中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是从来没能长久的占据州县。

唯有这髡贼不过两年功夫,便占去了两广之地。大明立国以来,除了放弃安南之外,还从未有过如此“失地”之事。

这几年朝议对征讨髡贼的事也议过不止一次,但是始终不得要领。要用兵用钱的地方太多,比之原在南陲的两广,距京师不过几百里,几次破关而入的东虏和一直在中原腹地左冲右杀的流寇,他们的威胁便显得不太“迫在眉睫”了。

故而上到皇帝,下到臣僚,除了部分广东籍贯的官员之外,大多对“征髡”之事不太重视。而且髡贼身上浓厚的神秘气质又使得官员们无从建议。当初朝廷征询群臣剿髡之策的时候,各式各样的奏章来了许多,其中荒谬可笑的亦不少。

有人说髨贼火炮犀利,火炮用在攻城,倘若城门之上,挂上赵宋朝列祖列宗的牌位。既自命赵宋后裔,想必不会如此无君无父之辈,这髡贼断然不敢对赵宋朝列。祖列宗的牌位开炮。亦有人提议遣人去那宋氏皇帝陵墓,破坏风水,散尽王气。更有人说髡贼自称大宋之后,公文告示从无大宋的印信,有消息说其是澳宋的乱臣贼子,可遣一使者寻访澳宋所在,请澳宋皇帝派兵联合剿灭髡贼。

这事情在议而不决中也就拖了下来。这几年江西、贵州、福建等地或是朝廷行文,或是督抚自办,多少做了些“备髡”的工作,修筑了营垒,新铸了火炮,补充了兵丁员额……但是比起云集在山海关的关宁军,这些准备不过是九牛一毛。

如今髡贼还算“安静”,皇帝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群臣唯唯诺诺,在皇帝没定基调前,不敢乱发言。

温体仁却知道皇帝的心思。此前皇帝已经多次在话语中暗示要“抚”。对于是否要和髡贼议和,温体仁是无可无不可。若是皇帝意愿要和,他本人是绝不会反对的。但是他深知皇帝的脾气。也知道朝廷的舆论风向。“议和”二字,和“卖国求荣”也差不多了。皇帝不肯背“议和”这个名声,要阁僚们来进言。

这点心思,其实阁僚们都知道,但是他们谁也不愿吭声。因为皇上极爱惜羽毛,万一议和不成,消息泄露出去,皇帝是不会替自己顶缸的。

见众人都不言语,于是崇祯直接发问:“刘先生?”

刘宇亮是阁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