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考场如战场(求推荐收藏!)(1 / 2)

小说:诸天谍影怎么样 作者:兴霸天

【阳神】中提到过,世上本无神,拜的人多了,就有了神。

这里,黄尚也有类似的感慨。

孔子本不是圣人,拜的人多了,就成了至圣。

难以想象,在一个并不出众的州中贡院,一座以寻常土泥制成的雕像,会有如此辉煌的文气。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黄尚心中升起感叹。

无论后世对孔子对儒家有多少议论,都不能否认他为世界带来的变化。

此世作为一名儒生,黄尚听着赞礼官的口令,与所有学子一起行礼。

一拜!

再拜!

拜完孔子,郭学士便对考生训话,老生常谈,主要还是强调考场纪律,不要作弊。

讲完,他当众开封试题。

试题都是由京城派发向各州的,全国统一考卷,用黄绫裹着,贴着封条。

在考生的凝神注视下,卷筒打开,那决定他们命运的考题,就这么被取了出来。

示意公正无私后,郭学士挥手,六名考官赶忙誊抄,准备张贴在各个考场中。

而考生已经分成六批,每批近四十人,走向真正考场。

这个考场不是明清时期蜂窝似的号房,而是如同现代一样的大考场。

四十对桌椅整齐摆放,每张桌子的右上角贴着纸片,上面写着考生姓名、籍贯、年甲。

既视感不要太强。

黄尚找到自己的座位,放下考箱,把卷袋挂在桌边,从中拿出笔墨砚台。

他的动作不急不缓,但更多的士子已经开始争分夺秒。

先拿水杯,去门口的饮水处倒温开水,一半用来喝,一半用来磨墨,再回到座位上,趁着考卷没发时,取出带着的食物,开始填肚子。

黄尚看着,啧啧称奇。

都是考场老油条啊!

确实,前面说过,宋朝的举人不是终生制度的,考中举人没中进士的,回头还得重考。

所以这个考场中,就有不少重考生,轻车熟路。

当然,也有初试者。

那可比高考还要紧张。

现代的高考生,毕竟是身经百战,尤其是高三,三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考试已是家常便饭。

但这个年代,科举考试就那么三场,如京城还好,有模拟考试的思路,有些偏远地方的孩子,苦读十几年,第一场考试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决定人的一生。

这谁受得了?

因此很多学子,拿笔的手都在抖,甚至有人连考卷都没看到,脸上就露出了崩溃之色。

还有些干脆敌视地扫视着其他考生,好像只要考场中其他人死绝了,自己就肯定能中。

小小的考场,已是人生百态。

黄尚看着,心反倒静了下来。

文气流转全身,隐隐与贡院广场的孔子雕像形成共鸣。

他从容不迫地提起了诸葛笔。

“开始吧!”

……

……

“开始吧!”

数天后,郭学士望着身前的一摞卷子,如同上战场的将军,发出了冲锋的号角。

确实,一场另类的战争开始了。

改卷。

永州考试的人数不多,但同样考官也很少。

十名不到的考官,面对几百份试卷,还不能平均分配,是反复批改。

因为所批阅的试卷,最后还要送到礼部磨勘,复核考官的阅卷工作。

出现第一次误判,便会被罚俸,再次误判,则直接降职。

所以改卷压力还是很大的,需要专心致志,一个字都不能误判。

一份份试卷摊开,考官们的视线落了上去,开始在上面批写“通”、“否”,并附上自己的意见。

此次的题目,《论语》十帖、墨义十条、策五道、诗赋各一首。

《论语》十帖,就是填空默写。

这算是最基础的考题,也是考官判卷时,首先要审查的。

如果连《论语》都背不过,后面连看都不需要看。

接下来的墨义十条,则是笔答经义,在九经中挑出一些片段作为题目,要求考生写出这些句子的大义。

这也是基本功,如果有错,也是被淘汰的下场。

很快,一份份不合格的试卷,被剔除出去。

试卷的数目,已然减少到一半。

而这剩下来的,策和诗赋,才是关键。

所谓策,就是问答题,比较贴近现实,问一些国策现状的事情。

但其实这个不怎么受重视,毕竟让一帮书生妄论国政,可想而知那些回答多么可笑。

直到十年后,也就是1073年,王安石变法,将科举考题改成经义策问,才让策问受到重视。

不过每个考官都不一样,也有的考官“重视”策,比如现在的这位郭学士。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