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宋的日常(1 / 2)

小说:诸天谍影怎么样 作者:兴霸天

“原来是思文兄,子玉兄!”

黄尚转过身,就见两个学子策马而来,也高声回道。

在古代,直呼一个人的姓名,是大不敬,甚至是大逆不道。

名讳名讳,为什么“名”之后要加个“讳”字,就是忌讳的意思。

黄裳表字晟仲,晟是光明、兴盛之意,仲是居中之意,取这个表字,可谓期许甚大。

来者两人,一名叫刘易,表字思文,另一位叫陈升,表字子玉。

他们的马匹都是自家豢养,比起黄尚租来的要神骏许多,很快来到身前,问道:“黄晟仲,我们的书,你可誊写好了?”

黄裳家中贫寒,能居住在开封,哪怕日子过得拮据,也是需要不少钱钞的。

钱钞哪里来,只能勤工俭学,替其他学子抄书所用。

实际上,能付得起钱抄书的,家境都很富裕,看上的其实还是黄裳的字。

读着如此漂亮的三馆楷书,耳濡目染,以后进考场时,多少能得到些提升。

字是很重要的,考官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字。

黄尚点头:“已是好了。”

刘易听了大喜,赞道:“那太好了,我就喜欢看你誊写的书,铁划银钩,端正得就像刻出来的般,若不是知道你穷,我险些以为你是崇文院出身的了!”

陈升听同伴这么会说话,有点不好意思,赶忙换了个话题:“晟仲,吃过饭了吗?”

黄尚笑笑:“正要去。”

刘易大大咧咧的,只是看不起穷人而言,也没有什么更大的坏心,闻言道:“同行同行!”

几人来到东十字街南的桑家瓦子,下了马,挤入人流。

桑家瓦子这名字很古怪,其实就相当于古代的万达广场。

里面说书唱戏、耍杂卖艺、相扑影戏、杂剧卖鲍,什么都有。

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去,从早到晚人头攒动,场面异常壮观。

之所以叫瓦子,也是因为玩闹之徒忽聚忽散,犹如砖瓦。

来者瓦合,去时瓦解。

仔细想想,还挺确切。

不过档次嘛,显然不会多高。

刘易指明一个铺子:“请两位赏脸。”

黄尚和陈升坐下,刘易一边点菜,一边点评。

他是读过许多杂书的,又是个标准的吃货,根据菜谱,不断延伸。

从吴江的鲈鱼,到江阴的刀鱼,又转到交州的玉冰烧,再到福建的红盐法,个个头头是道,等到上了茶,还聊起唐代贡茶龙凤团茶和如今小龙团的差别来。

若非这里仅仅是百文钱的平民档次,单听那天南海北的胡侃,还以为他们正在开封府最高档的食府享用大筵。

陈升露出无可奈何之色,黄尚却是细细聆听,将每个字都记下来。

在中国的饮食史上,两宋确实是最好的朝代之一。

《东京梦华录》中有记录,宋朝的饮食五花八门,价格便宜,夜市之中,鹅、鸭、鸡、兔、肚、肺、鸡皮、腰、肾、鸡碎、鳝鱼包子等等,每份十五文,人来客往,买卖兴旺。

如果多花上少许钱,还能买两只大闸蟹,喝一杯茶,相对于普通百姓每天收入约一百钱,价格十分亲民。

不过看历史记录,终究不如亲身体会。

这些都是时代的印记,生活的气息。

在电视剧里,是看不到这种吃饭细节的。

而诸天却是一个个真实的世界,就不能如同空中楼阁,不食人间烟火,必须脚踏实地。

唯有如此,才能完美潜伏。

就在这时,桌上已经放了风炉,这在唐代时煮茶所用的器具,现在放入半锅水,等水烧开,已经有被切成薄片的肉恭候多时,早用黄酒、酱油、花椒腌上。

刘易第一个伸筷,夹住肉片,在热水里烫熟,吃下一片,浑身暖洋洋,叹了口气,又扯到后世也很熟悉的一件美食身上:“可惜会做河豚的掌厨难寻,难饱口福,深以为憾啊!”

黄尚倒是懂这个,说道:“河豚是血和内脏有毒,去了内脏,浸清水泡去残血,也就不用担心了,就算些许残毒,只要吃得不多,也不会危及性命。”

“有点见识啊!”刘易讶然地扬了扬眉,却马上反驳:“但河豚去血的时间久了,鲜味也就没了,连鲫鱼、鲤鱼都比不上了,那还是河豚吗?”

黄尚答不上来,心想不跟不要命的吃货见识,连连出筷,多抢了几片肉。

虽然档次不高,但能在这种人流量的地方开,自然是有几分手艺,这顿火锅大快朵颐,当真是享受。

吃好喝好后,刘易站起,也感觉美滋滋,大手一挥:“走,看相扑去!”

这话说得,对现代人很有冲击力。

吃完火锅看相扑?

这是什么组合?

但陈升眼睛却亮了起来。

黄尚也想起,在瓦子的各种娱乐项目中,相扑是最受欢迎的,相扑艺人也最多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