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迭起的安政五年(1858年)即将过去,远在江户的德川家定狠狠的夸奖了一番德川庆保。这小子还真有点急智啊,那么没皮没脸的事情都能够干的出来。
原本拿来游说朝廷公卿,还有禁中诸人的黄金,被德川家定以借款的名义,贷给了尾张藩。六万两有借没有还的款子,让尾张藩上上下下都能过一个好年。
自然的,德川庆保这个京都守护职,也得继续干下去了。
你小子这么会敷衍人,以前咱们都没发现啊。真是锻炼出来了,以后应付朝廷和公卿的活计,就都交给你了。
井伊直弼原本是不太喜欢和水户系德川氏颇有几分渊源的德川庆保的,现在对德川庆保也多有正面夸奖,多次公开鼓励德川庆保好好干,有前途。
结束了京都的行程,东海道干线也全线贯通,井伊直弼终于可以结束自己在外巡视的任务。同时因为安政大狱的非议,在外面躲的也够久了,可以准备准备回转江户。
德川家定特意让井伊直弼回老家过一个轻松的年,再到府交代。彦根就在畿内,井伊直弼长久在幕府中枢奉公,最近这些年,在彦根的时日几乎为零。正好趁着年下完全无事,在老家待几天。
到处都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之中,唯有一处不是……
出兵印度许久的幕府大军终于在榎本武扬和土方岁三的率领下,全部归国。印度的反英人民民族大起义基本被镇压了下去,主要的抵抗力量已经全部瓦解,作为抵抗核心的几大城市也全部被攻陷。
领袖人物或死或降,剩下的部分残余力量,连在农村打游击都欠奉。战斗力基本上和小股的蟊贼盗匪差不多,已经无法对英印殖民政府和军队造成威胁。
立下援救印度大功的驻日公使阿尔考克还在印度和坎宁子爵对线,主要是结算幕府传习队的诸多开销,以及讨取最后一部分饷俸经费。毕竟这是远征,而且是雇佣军参战,你钱不给足了,都不好意把兵往火线上面驱。
派遣往印度的军队,总算起来有约一万人。除了早期只在印度打了大半年的三千传习队老兵以外,招募到的六千多传习队新军,一直都在印度转战,跟随英国人打了不少仗。
去时六千多,回来四千二!
整齐不过二千八,病残反倒一千四。
近代的战争是很残酷的,线膛枪和线膛炮都大量的出现使用,外加英国人又不把雇佣兵当人,死命驱用。囫囵个完完整整回来的士兵,只得两千八百多。
剩下的一千四百多,要么瞎了眼,要么丢了耳,少个胳膊不算事,卸条大腿也平常。除了这些丢了零件的,因为饮食不洁净,气候不适应,以及医疗等问题,患病卧床的也不少。
如今虽然回了日本,可不过是换个地方躺着,能不能治好,还很难说。英国人那边反正是用完了就甩,根本不管后续的。能够把在印期间的所有款子结给幕府,就算是坎宁子爵给面子咯。
虽然是得胜回国,可是整仓的伤兵,还是看的榎本武扬和土方岁三心有戚戚。他们在军校里面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还带着一点对战争的憧憬。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于未谙兵事之人,战争无疑殊为浪漫。
有死伤是很正常的,只是没想到一场仗下来,死伤占了一半多。去之前江川英敏告诫的话,那真是一点儿都不假,他们两个确实年轻了。
他们两位大将在心中反思,那些被招募去印度作战的士兵也在反思。这支部队虽然主体都由关东的农民组成,大多数目不识丁,可是他们的军官却都是从征印归国的传习队老兵里面拔擢的。自然就带着某种特别的思想。
坐在船舱的一角,几名传习队的士官痛斥着英国参谋和统帅的欺压,又感慨幕府的无能。一定是奸臣当道,跪舔英国,才把我们当成炮灰,送去给英国人随意的驱使。
“听说东海铁道已经贯通,井伊大老年后便会到府交代。”一名士官阴恻恻的说道。
“如何?”另外一名士官其实能够猜到同伴在说啥。
之前他们觉得,应当设法推动幕府进行改革。在印度了解到的君主立宪制度很好,尤其是议会分为上院下院,也就是贵族院和平民院,非常不错。他们这些小军官,进入下院,参政议政,必定能够挽救幕府的颓势。
但是现在看来,幕府完全就没有要君主立宪的意思,一味地逢迎英国人。肯定是井伊大老蒙蔽圣聪,拒不改革。这让他们这些满怀拳拳保扶幕府之心的志士,心中充溢着愤懑。
听说将军様德川家定乃是仁慈宽厚之君,只要我等之谏言能够上陈将军,这幕府一定能够进行一场必要的改良的。
如何让德川家定听取他们的意见呢?
要不了多久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到府,按照上次传习队归国的情况,井伊直弼会代表幕府,慰问传习队的士兵。到时候直接劫持井伊直弼,请他们比较爱戴的,在大阪养病的松平齐宣担任大老。
再以松平齐宣的名义,向德川家定上奏。恭请德川家定大政改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