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没接到人的地中海一推门,恰巧看见“小新人”把最后一份资料发完,笑着对部打拐办陈主任道,“顺手,帮个小忙而已。”
!
大型社死现场!
这特娘的就是部专家?
也太不专家了!
不光社死的地中海如是想,除了早已认识的陈主任,在场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能免俗。
不管咋样吧,西广省t刑总的曹副队长带头表示了欢迎,都是刑侦人,案件当前,大家也没搞虚的,分分钟落座。
周南一坐下,就十分光棍的表示,“对于打拐案件,我是个实打实的外行,这次纯粹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当然,能用得上的地方,尽管开口。”
“......”
如此谦逊的专家,少见。
周南说的是句大实话,可惜没啥人相信,尤其是京都同行。
陈主任习惯性推着眼镜,“对于案件侦办,就是干了一辈子的老刑侦,也不敢说自己内行,周队的画像技术,我是见识过多次的,那得是这个。”
说着陈主任比起了大拇指。
见老成持重的陈主任都这么说,曹队长就更放心了。
周南,“......”。
这走势,就不太对啊,一般来说这种时刻不该各种质疑么,这还怎么愉快的装x?玩笑玩笑,公安b专家的头衔含金量还是相当可以的,一般都有绝活儿,绝非社会性砖家可比。
忽略这厮的自我调侃。
案子本身说简单也简单,因为没有如同凶案之类的复杂情节,过程高度相似,几乎都是在家长眼皮底下,孩子被人带走,全程不会超过五分钟。
但说难也是真的难,除了昨天发生的那起,嫌疑人竟从未被监控拍到过,所有描述均来自于事后警方的走访排摸。
“老太一出现,孩子就不见。”
专案组中,一名来自防成港的民警,甚至给出了近日当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可见事态严重性。
地中海不知啥时候,又拿了份资料来,不声不响的放在了周南面前,后者微笑点了点头。
“一笑泯恩仇”?好吧谈不上,小误会罢辽,不值一提。
资料挺厚,是迄今为止被拐的十五名儿童的全部档案,放在首个的,就是刚进门时出现在投屏中的小男孩,吴堇玮,还差俩月到三周岁,幼儿园录取通知书都快到手了,结果发生了这种事情,看丢孩子的母亲更是直接进了医院,现在还在里面躺着呢。
会议室中,汇集了来自各案发地的刑侦人员,不过资料到手前,大家都只了解本地发生的案件情况,未料到还有如此多类似的“难兄难弟”。
“219年3月25日,海北...”
“219年5月3日,防成港...”
“220年1月9日,钦州...”
“221年7月10日,宁南...”
作为区厅对整体案件情况均有所了解的曹队长首先发言,大略介绍了各地发案时间,过程手法等。
随后,各地民警纷纷发言。
“第一起案件发生在海北,而一般来说,嫌犯首次作案,会选择相对熟悉的环境,这会让其有一定安全感和掌控感,所以我认为这老太太是海北人的概率较高,应该加大力度在当地排查。”
不难看出,说话的是个海北民警。
但马上有人提出了反驳,“适才陈主任也说过了,并非所有的被拐案件都能准确统计进来,也就是说我们没法确定海北的案件到底是不是第一起,且其与防成港案件只相隔一月,嫌犯为防成港人的概率也不低。”
“我倒觉得讨论嫌犯是哪里人的意义不大,并不能降低多少排查难度,从时间线可以看出,嫌犯的活动轨迹逐渐北移,目前发生的几起,都在宁南及其周边,所以我认为当前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宁南外来人口上。”
“狼外婆”北移的行为本身并不难理解,就像羊毛不能逮着一个地方薅,拐小孩自然也不能多次同一地区下手。
现在的问题在于,除了一个新鲜出炉的背影,和模糊不清的“目击者”描述,警方手握的有效线索相当有限。
能进专案组的,都是各地经验丰富的“老人”了,但讨论来讨论去,大半天过去了,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唯一达成共识的是,案件突破口最大的可能性,应该在昨天刚发生的那起案件上。
陈主任认真听取着各方意见,并不断做着笔记。
周南自我检讨了下,看人家这态度,再看看他自己,两手空空,幸好被派发了本资料,勉强能撑撑场面...
讨论终于告一段落,曹队长顺势将目光放向部里派出的二人身上。
目前为止,周南并没能想出啥“震惊”众人的办法。
正常,丫又不是三头六臂,一屋子的老刑侦都想不出,又是不熟悉的打拐案件,凭啥他一来就能有办法?那也太不切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