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数月前许复延在周远庭推动青化厂破产的重要关头,带着这份报告游走于关山各主要部门,意图之明显,旗帜之鲜明,就差把市委与市政府间的分歧摆着桌面上公告天下。当时有部分人对此不置可否,但言语间对许复延不能团结党政班子、制造矛盾冲突颇有不满,甚至有主要领导私下里批评许复延不讲政治,不顾大局——这种评价,对一位新上任不久的市委书记来说,可谓十分严重。换了其他没有后台的人,说不定仕途就此终止也未可知。
但这一切都随着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召开烟消云散,又随着于培东公开讲话,走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所有人都明白,于书记明面上讲青州报告写的好,实际上是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表态支持许复延在青化厂问题上的立场。
作为封疆大吏,抛开背景深厚,根子在京城某处的个别人等,于培东的一言一行对江东省官场有着绝对的影响力。毫不夸张的说,凡是省委书记表态的事情,都要无条件的遵循执行。正因为具备这样的权势,除非重大问题,于培东的态度一直十分谨慎,似有似无,若是若否。
帝心似海,无非权术二字!
于是,揣摩上意成了在惨烈官场打拼的牛人们必备的生存技巧,当他们明白于培东的意见后,就会下意识的围绕这个思路,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做一切可以做的事。
可想而知,周远庭在那一瞬间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换了谁来也顶不住!
这本就不是一场力量对等的游戏,换句通俗的话讲,等级差别可以无视防御,做到完全压制!
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后,省委省政府联合下文,号召江东全省组织学习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活动,于培东的讲话几乎在一天之内传遍各党政机关,引起了巨大反响。已进入实施阶段或正准备提上日程的国企破产大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各个市县的决策者们都是一个心思,等一等,看一看,待别处有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再派唐和尚取经,走一条平稳的升天路。
没有人是傻子,先行者固然风光,可巨大的机遇总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连总设计师也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想在过河途中失足倒下,成为后来者的踮着脚,为历史所笑。
没有任何犹豫,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同一个方向——青州!
此时的青州正处在悲喜两极的分化之中,周系众人已察觉到头顶青天之上那逐渐成型的雷云风暴,一个个惶恐不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风暴割裂的支离破碎。
而以左雨溪为纽带,许复延跟左敬进行了沟通,一致认为是发起最后一击的时候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老一辈革命家早有明训,许复延当机立断,会同调查组负责同志和相关人员,齐赴关山面见于培东,就青化厂一案所涉及的案情、人员、金额和范围做了详细汇报。
据省委办传出的消息称,于培东震怒,当场拍了桌子。
天子一怒,浮尸百万,布衣之怒,流血五步,而省委书记之怒,足以彻底颠覆青州的政治格局。
当天晚上,省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由省纪委书记、省检检察长、省公安厅厅长为领导的专案组,同时抽调关山、灵阳、青州等市公检法纪系统的大批骨干进入专案组。专案组分三个部门,一个是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调整调查方向、路线,并及时做出决断,确保专案组与省委省政府的消息畅通,做好反馈和汇报事宜;一个由省检、青州纪委、公安局等部门组成,主要负责调查元大柱一案,根据纪政的举报材料,彻查1989年至1995年的六年间涉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投资亏损等问题;一个由省纪委主导,省检反贪局、省公安厅以及从关山、灵阳抽调纪委、公安、检查、审计、财政等部门人员组成,针对青化厂、元大柱、范恒安以及周远庭一线进行调查,是否存在幕后交易,是否违法经营、洗钱,是否收受贿赂,是否干预青化厂的资产审计,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恶性流失等等。
专案组进驻青州,集合一省三市的庞大阵容让负隅顽抗的元大柱、王光明、杨华彻底明白一切都完了,元大柱更是一夜间头发白了一半,精神完全崩溃。在专案组的政策攻心下,元大柱等人急于有立功表现,很快招供了周远庭等人推动青化厂破产,操纵审计结果,冲销负债、剥离不良资产,贱卖国有资产,收受巨额贿赂的情况,并提供了详实的证据材料。
经过多方查证核实,鉴于目前形势和已经搜集的证据,专案组向省领导汇报后,将两个小组进行合并,根据1990年12月9日国务院颁发的《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规定,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监察事项设计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对周远庭及相关人员实施双规。
同时,早已被公安机关暗中监视的范恒安意图逃跑,在一处隐秘别墅门口被民警抓获归案。
至此,由青化厂破产重组一事引起的青州党政系统争执、对抗直至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