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最好的写照。呃……好像那里不对,算了就这样吧。
虽然它看上去蠢萌蠢萌的,但不是好惹的,它的毒性在所有食材中也算是独步天下了。
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发现的最毒的非蛋白毒之一,其毒性较氰化钠强1000倍,仅需半毫克就足以致人中毒死亡。史料中同样充斥着河豚中毒症状的记载。如唐陈藏器说:“(河豚)入口烂舌,入肠烂肠。”《本草纲目》也记载:“吴人言其血有毒脂,令人舌麻,子令腹胀,眼以目花,有油麻(指‘血有毒脂’,脂属油类,故称‘油麻’),子胀、眼睛花之语。”
虽然如此,为了一饱口福不惜以身弄险的“猛士”古往今来始终不乏其人。传说,北宋大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在1084年春赴任常州团练副使时,被当地一位善烹河豚的厨妇请去吃河豚。苏轼应邀赴宴,只顾埋头大吃河豚,未发一语,令躲在屏风后面观看的厨妇大失所望,忽见苏东坡放下筷子大叫一声:“也值一死!”据说这便是民间“搏死食河豚”一语的由来。
习惯性的本能,都让墨非忘记了,他可是有不死之身的,什么样的剧毒才能毒死他啊?
“当然没问题!”祝玉妍没好气的白了墨非一眼,道:“我要是不认识它,我敢让你吃吗?你死了,我找谁要破碎虚空的秘密?”
华夏人吃河豚最早的记载应该在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地处现在江苏的吴国已经吃上了河豚鱼,吴王夫差大概是极爱河豚鱼的,用自己最心爱的西施来命名河豚鱼把河豚肝称为“西施肝”,把河豚那啥称为“西施乳”。
墨非脑子一转,好像也记起了自己似乎拥有不死之身,哪怕心脏被打爆都能重新再长出来,怕什么河豚毒?
“行吧。我很久以前就听说过河豚之名,但从未吃过,今天就恰好见识一下你的手艺。”
“等着瞧吧!”祝玉妍得意一笑,就要去拾捡甲板上的河豚等鱼。
“等等!”忽然间,墨非拉住了祝玉妍的手臂,面上浮现了一抹古怪的笑容:“江下好像出现了一个大家伙。”
“大家伙?”祝玉妍奇怪的看着墨非。
“没错,大家伙。”
“嘭!!!”
一条超大的鱼忽然间跳到了甲板上。
“这是什么鱼?长得好丑!”祝玉妍嫌弃道。
“你这就没见识了吧?”墨非耸了耸肩,道:“这叫中华鲟,论起味道鲜美,比之河豚也不差多少了。”
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50-30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600千克,体长平均约40厘米,最长达230厘米。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
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
《本草纲目》记载:“其肝主治疮疥,其肉补虚益气,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其籽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
祝玉妍毕竟不是长久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不可能什么知识都知道,对这种鱼不了解很正常。
实际上鲟鱼类早就是古人喜爱的食品。其脂与肉层层相间、肉色白、脂色黄如蜡。其脊骨及鼻,并鳍与鳃,皆脆软可食。其肚及仔盐藏亦佳。其鳔亦可作胶。其肉骨煮炙及作炸皆美。鲟熏制肉、鲜肉、鱼胶等畅销不衰,供不应求。在古代早已享誉大江南北。
在墨老师科普之后,祝玉妍仍旧有些怀疑,道:“它长得那么丑,真的好吃?”
“你不过就是个做饭的厨师而已,做出来的食物好不好吃,跟你有关系吗?”墨非振振有词道。
祝玉妍:“……”
有的时候,她是真的跟不上墨非的脑回路。
“河豚什么的,先养起来,咱们先吃这种鲟鱼。”墨非道。
在后世,中华鲟已经是水中大熊猫了,可是在大唐世界,它跟普通鱼类没有任何区别。
作为一枚吃货,遇见了后世不能吃的食物,不尝尝鲜,怎么甘心呢?
“你是大佬,听你的。”祝玉妍不再纠结,上前去收拾这丑鱼。
于是乎,中午,墨非和徒弟们来了一场全鱼宴。
墨非吃够了,在一边剔牙,不愧是水中大熊猫,滋味就是不一样。
寇仲和徐子陵两个还在胡吃海塞,没办法,刚刚习武,除去长生诀之外,他们还在修习大耗体力的形意拳,消耗很大,都得靠着食物来弥补。
祝玉妍眨了眨眼睛,忽然间问道:“那个逮住的女人,你打算怎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