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〇六章 监国(3 / 4)

王敞的意思很明白,你谢于乔别总去苛刻沈之厚,你自己还不一样,人在居庸关城内却不回京城,明知现在朝廷少不了你,你们老少二人都是一样任性妄为,结果你还在这边指责沈之厚而丝毫不觉得自己也有问题。

谢迁冷冷地打量王敞一眼,并未多言,但王敞能感觉到谢迁的不耐烦,似乎是觉得他没资格说这话。

等谢迁出了门口后,王敞终于松了口气,轻叹道:“你谢于乔到了居庸关,可比之厚在这里的时候麻烦多了。”

……

……

很快谢迁赶至长城内关,距离京师只有一两日路程的消息,传回京城,为张太后所知。

张太后马上将杨廷和叫来,大概意思是让杨廷和去信催促谢迁早一步回京主持大局,但这显然不是杨廷和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杨廷和进入内阁后,几乎都是在刘瑾、张苑、谢迁、沈溪等人的阴影下过日子,从来没有发言权,好不容易赢得张太后的信任而且做出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打击了沈溪的“嚣张气焰”,一帮文官不知不觉开始向他靠拢,结果顶头上司回来了,张太后又对谢迁信任有加,就算他对谢迁再恭敬,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

但杨廷和知道不能在张太后面前直接拒绝,当即道:“谢阁老刚到居庸关,大概还要跟沈尚书洽谈军政要务,过两天便会动身回京。太后娘娘莫要心急,有谢阁老在,居庸关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此时的杨廷和尽量给张太后吃定心丸,告诉张太后其实谢迁是否回来无关大局,只管放平心态。

只要西北不乱,就算谢迁继续留在居庸关也没关系。

张太后却不这么认为。

在她看来,当年弘治帝留下的几位顾命大臣中,只剩下谢迁,而且谢迁当年帮她维护自己跟朱祐樘一夫一妻的关系,还一直为她出谋划策,甚至连杨廷和都是谢迁举荐到她身边来当顾问,她当然将谢迁看作最值得信赖之人,那种托付的感觉,更好像是女儿对父亲的绝对信任。

谢迁有很高的人格魅力,至少在张太后看来,谢于乔非常完美,也是丈夫托付照顾自己孤儿寡母的擎天臂助,至于杨廷和只是个亲近的大臣,而谢迁在她眼中更像是血浓于水的家人。

张太后道:“谢阁老迟迟不回,哀家寝食难安……如今陛下不在,司礼监掌印空缺,内阁首辅要是也不在,这京城内的事情就没人打理了。中原之地现又出了乱子,朝廷那么多衙门,总归要有人来主持啊。杨卿家,你莫说那么多了,赶紧让谢阁老回来,哀家现在需要他,大明需要他。”

杨廷和比张太后大了十多岁,但是在张太后眼中,他还属于“年轻人”,跟谢迁这样老成持重的股肱之臣区别很大。

听了张太后对谢迁的评价,杨廷和心中越发不是个滋味儿,但他还是恭敬行礼道:“臣这就回去找人告知谢阁老,让他早一步回京城来。”

杨廷和把话撂下,但是否会这么做,他自己都没想好,虽然他知道于公应该早些将谢迁请回来,但于私,他想继续维持眼前的局面,至少他能一展抱负有所作为,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巅峰,人一旦尝到了掌握权力呼风唤雨的滋味,让他将一切放下很难。

尤其是明朝这样喜欢论资排辈压抑后进的朝代。

杨廷和做官三十多年,人生第一次如此接近权力巅峰,他心有不甘,但又知道张太后的命令无从违背。

最后他思来想去,只能阳奉阴违,试着拖延谢迁回京城的时间。

……

……

张太后得知谢迁即将回京的消息后,不但见了杨廷和,很快就接见自己两个弟弟,将此事告知,让他们做好京师防备交接工作。

永寿宫内,张氏兄弟听到这个情况后大吃一惊。

张延龄直接问道:“姐姐,这算什么意思?谢阁老回来就回来吧,他是文官,我们是武将,你要我们交出兵权算什么道理?难道姓谢的还能主持军机大事不成?”

张鹤龄平时会不自觉制止弟弟的一些鲁莽言行,但这次他没说话,因为他也很不甘心,他觉得张太后可能是被谁蛊惑,因为之前张太后一直嘱咐他二人要好好掌控军权,直到朱厚照回来。

张太后道:“谢阁老乃是顾命大臣,当初先皇对他非常信任,在刘少傅等人离开朝堂后,谢阁老也是朝中硕果仅存的元老。他回京后,可以利用跟五军都督府的良好关系,将团营兵权收回来,之前京师周边不留下一些驻守的地方人马吗?一并撤了吧。”

张延龄忽地站起来,问道:“姐姐不会是听了谁的建议,才这么说的吧?”

“放肆!”

张太后见弟弟公然顶撞自己,不由恼火地喝斥,“这是你跟哀家说话该有的态度吗?”

张延龄很不甘心,但张鹤龄拉了拉他的衣襟,张延龄这才黑着脸坐下,却是将头别到一边,生起了闷气。

张太后道:“陛下不回来,难道让五军都督府的人掌兵就安全?京师内有多少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