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需一支人马,需勇力之将协助。”
曹朋想了想,道:“此乃情理,孝直不说,我亦与之,但不知孝直以为,谁可为将?”
“圆德即可!”
典满武艺,日渐成熟。
得典韦真传不说,更在早年间,随曹朋打下坚实基础,故而已觐超一流武将之行列。得家传本领,却换长戟为巨斧,使一口好刀法,连典韦也要为之称赞。能掷一手好戟,十步之内,戟无虚发,甚至比典韦还要厉害。
而典韦的双铁戟,更被他用得出神入化……
最重要的是,他和许仪不一样。
曹朋当年来到许都,典满是第一个和他成为朋友。两人的关系,在小八义当中,除王买之外,最为密切。其密切的程度,甚至要高于邓范。
只是后来典满从军,和曹朋接触也就减少。
但是,他对曹朋的信赖和尊敬,却远非许仪可比。
这里面有典韦的功劳!
典韦曾对典满说过:“万事只需听从阿福安排即可。”
曹朋,对典韦有救命之恩。这一点,又非许褚可比……曹朋和许褚,说穿了是利益的联合。但是曹朋和典韦,那是过命交情,性质绝不相同。
而且,许仪比典满有心计。
这一点也和他们的父辈相同……
许褚,比典韦聪明,但却正是因为这样,曹操更喜爱典韦,而非许褚。
让典满随行?
倒也不是不可以……
“既然如此,我会与二哥说明……第二个要求呢?”
法正笑了,“我需等待时机,一旦公子将此事托付于我,莫催促,我自有主张。”
“可!”
“第三个要求,我需要一个向导。
不过这一点对公子而言,并不困难。所以,我希望公子能秘密前往凉州,牵制马儿和张鲁的注意力。在合适之机,我当出兵,到时自会与公子知晓。”
这就是要全权指挥,不要曹朋插手。
若换个人,断然不会同意法正的要求;偏偏曹朋,深知法正本领,闻听一笑,旋即应下。
法正而今,方三十有三。
勿论是阅历还是心智,包括眼界在内,正处成熟阶段。
曹朋自认,他想不出兵进子午谷的计策。随着历史的变幻,他那所谓的‘大局’,已渐渐当不得用。所以,倒不如听从法正的主意。会用计,不如会用人!两千年的历史,无不阐明了这么一个道理,曹朋非常明白。
就这样,与法正商议妥当之后,法正随同典满,悄然入关。
而曹朋呢,则领文武王双二人,带着四个小拖油瓶,来到了长安……
四个小拖油瓶,分别是邓艾、蔡迪、杜恕和孙绍。
本来,曹朋是不想带他们过来。
可也不知道这四个小家伙是怎么得到了消息,竟串通一处,偷偷的跟上。
直到在渑池,曹朋才发现四人相随。
想要把他们赶走,却有些晚了……
随后,胡昭又写信过来,劝说曹朋。
蔡迪邓艾杜恕三人,在书院也算学有所成,而孙绍虽然是刚刚进入书院,但一身武艺,确是不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今他们心思已动,在强迫他们回去读书,也静不下心,倒不如让他们历练一番。
胡昭说:“友学你当年十五岁便为雒阳北部尉。
十六岁时,已经参与官渡之战,立下赫赫战功。这些孩子,与其保护着,倒不如让他们取历练一下。唯有这样,他们才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与后世填鸭式的教育,或者那所谓的‘素质’教育想必,曹朋觉得,胡昭这种做法,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既然来了,他也不好赶走。
于是曹朋便带着四个孩子,同时一同来到长安的,还有一个特殊人物。
诸葛均!
诸葛均本是奉司马徽之命,来长安置业。
司马徽准备在终南山修道,诸葛均作为弟子,自当先行。
可随着法正的离去,曹朋身边可就没有一个可以从事文案工作的人。
杜恕可以分担一些,毕竟年纪太小。
所以曹朋和诸葛均一商量,便让诸葛均暂时为他的主簿,分担一些压力。
想到曹朋收留自己一家人,诸葛均也很感激。
他对入仕没太大兴趣,可既然曹朋提出来,他也不好拒绝,便答应下来。
当然了,诸葛均的身份不可能暴露。
他假托葛均之名,说是曹朋在荆州招揽的幕僚,倒也没什么人会留意。
卫觊有些担心道:“如此说来,友学要往陇西?”
“正是!”
“可这陇西的局势……”
曹朋微微一笑,“正因陇西局势紧张,我才更要前往。
家父当初,本就是不得已来凉州赴任。而今,在西北苦寒之地已有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