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是一个属于特殊时期的名词,指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
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
起源于那十年,当时为了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
其后诸多重量级媒体纷纷转载,全国上下开始了培养乡村医生的风潮,截止到1977年为止,全国一共拥有102万乡村医生。
他们大大缓解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根除吸血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三是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
马喊水就属于第二种,因为有一定文化程度,所以接受培训成为赤脚医生,他的医术或许不算精湛,在行医的过程中也肯定出过很多问题。
但对于此前根本没有医生的涌泉村及其周边村子来说,马喊水的出现还是帮他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挽救了许多人的健康和生命。
因而,村民群众十分敬重赤脚医生,都认为他们是村里的救命恩人,和老师一样,在广大农村享有特殊的地位,那里要是有红白喜事,都得坐主桌。
“周围的村子确实缺少乡村医生!你这个办法应该有用!”张树成比冉江更了解周围村子的情况。
以前村子里倒是有乡村医生,而随着政策的变动,经济慢慢活络起来,由于这些乡村医生都是有一定文化、懂交际的人,所以出外打工也比普通老百姓便利不少,于是好多乡村医生都出外打工去了。
新的医生补充一时间跟不上,所以一下子就出现了大量的乡村缺少医生的情况,特别是玉泉营这样的贫困区域。
镇上倒是有卫生院,但是交通不便离得太远,医生也太少,满足不了各个村子的医疗需求,马喊水要是能承担起这份责任来,确实能帮上忙。
“但是你达现在在火车站挣钱咧,他愿意放下手头的活儿帮忙干这个?”只是张树成仍有顾虑。
当赤脚医生可没多少钱拿,还要东北西跑的给人看病,只要是遇到事情有人找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大晚上的,你都得去。
这种工作可没多少人愿意干,马喊水在火车站干得好好的,只要好好把工程做完了,家里盖房子的钱就能凑够,他愿意舍弃高收入去当赤脚医生么?
“要不然的话,一时半会儿和周围村子的关系没办法缓和,吊庄户融入不到周围的环境中,咱们的工作也不好开展啊!”
“走,咱们一一起去火车站,额找李站长说说蔬菜肉蛋在邻村采购的事儿,你找你达说说这事儿,不过可不准勉强啊!”张树成一时间也没啥好办法,只能让他去试试看。
骑上自行车,一起到了火车站,跟李站长说采购的事儿倒是挺顺利的,邻村的菜新鲜还便宜,只要有人愿意送来,他们肯定收。
冉江这却遇到了麻烦,马喊水一定说让他从火车站离开,重新去当赤脚医生,而且还要去邻村,一百个不愿意。
“撒?你莫看见他们刚才的样子,就差用锄头给你达脑壳上开个口子了,你还让额去给他们看病?不去不去!”
“达,那当年邻村的人还把俺姑脑袋打了呢,后来他们村人得病,你还不是去给看了?”冉江劝道。
“那能一样么?当年打架是打架了,可俩村挨着几百年了,谁家还没个亲戚关系来着?额认得黄园村的谁?凭啥给他们看病?”
“而且额在火车站,一天十块钱的工资拿着,一个月就是三百块,一年就是三千多!盖房子的钱就够了!额要是不干这活儿,咱家啥时候才能起屋?”
马喊水不光有怨气,还有更直接的经济收入摆在这儿呢,他在这里一年三千多,去当乡村医生,怕是连三百块都没有,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咱家俺妈、得宝都在这儿干呢,额也拿工资,咱们几个钱加起来,一年也能攒够盖房的钱!”
而且冉江也在琢磨,等这个活儿结束之后,该给得宝找个什么工作,钱应该不是问题。
“看你看你,这口气大滴,三千块钱都不放在眼里了?你这第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拿到手呢!”
“达,咱们以后是要在玉泉营长待呢,和邻居处不好关系,以后咋混?咱们之前有人偷人家东西,现在也该补偿下人家!”冉江继续做工作。
“哦,你说这东西是你偷滴,还是得宝偷滴?别人家惹出来的事情,凭啥让额去给他们还?”马喊水犹豫了下,但依旧不肯答应。
“你不是还是代理村主任么?”又嘀咕了几句,见马喊水依旧不同意,冉江就只能再次拿出杀手锏了,“这可是关系到额能不能留在吊庄办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