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裴与李元把酒言欢,畅谈无忌。
从一开始裴就知道李元并非奸佞,两人不和是因为政见不同。
这抛开成见,裴也发现李元确实有宰相之能。
尽管他可能比不上姚崇、宋这样的大贤,可一身干略并不亚于张说。
张说是文武双全,而李元独善行政,各有所长。
裴在河西、陇右两地当了多年的采访使。之前是按察使,但在半年前,李隆基改了按察使的称呼为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
他有多年行政经验,又有张九龄、李林甫这样的能臣辅之,这方面的水平也精进极快。
与李元谈论行政上的诸多问题,一点也没有半点生涩,应对自如。
让李元大开眼见之余,也明白裴静远文武双全绝非戏言。
“对了!要想禁军强势,非一朝一夕,但俗话说观其将,知其军,将军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故而才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说。京中有一将,叫做郭子仪。此人当初是我举荐给张公的,绝对是个人才。他若无得罪李相之处,可以一用。”
裴并不喜欢郭子仪,但是郭子仪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
如他那般人物,若是因为张说与李元的党争而受到压迫,实在是太可惜了。
李元还真听过郭子仪这个人物,张说当初受难,郭子仪多方奔走,以至于得罪了王,给王使人罢官了。
“世人谁不知郡王用人识人,天下无对。这个郭子仪能得郡王屡次推荐,其人其才,可见一般。回头在下令吏部寻郭将军履历,为其官复原职。”
他是当朝首相,提拔郭子仪那是一句话的事情,甚至都无需经过李隆基的同意。
至于会不会得罪王,李元哪里顾得了那么多?
卖裴一个面子,远比得罪王更要划得来。
何况现在他们跟王,已经撕破了颜面。
看着与裴谈笑欢快的李元,不远处的王心中充满了忌惮,也有一种挫败感。
经过今日封赏,王意识到自己与裴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依照道理而言,这种差距短时间是不可能弥补的,对于这种人物,自己要做的是,就算不得罪也不能与之为敌。
毕竟裴真正的根基在河、陇、西域,与自己完全无关联。
李元才是眼下的大敌,不将之打压下去,自己掌控不了左右朝局的权势。
可是裴偏偏挡在了他的面前,阻挡了他前进的道路方向。
那种无力,衍生出了更多的嫉妒,生出了一种要将那高高在上的存在,拉下神坛的渴望。
将他拉下来,然后自己站上去!
王看着那一桌两人,又瞄向了另一桌,眼中杀机显现。
宴会至半夜方才结束。
裴与李隆基、李元同一众官员道别,快步来到贺知章的身旁。
“贺老哥,我们一同回去吧!”
贺知章是正三品的礼部尚书,自然也在宴会的行列中。
裴绝口不提前日之事,两人一并出宫,沿途说着闲话。
离开兴庆宫的路,只有一条,所有官员都聚在一起离去。
直到出了兴庆宫,才各自四散离开。
但无一例外,离去的官员不管认识不认识,大多都来与裴道一声别,获取一个眼缘。
裴住的地方与贺知章同在一个方向,但并不同街共路。
一起走了两条街,只余他们两人与各自的护卫小厮。
贺知章与裴并骑而走,轻声说道:“老弟可知身为人臣,三大忌讳是什么?”
裴默然不言。
贺知章接着道:“人臣三大忌,功高震主、权大压主、才大欺主。对为君者来说,何尝不是如此,这样一个人物在,纵然老弟无野心,满朝文武会怎么看呢?陛下对静远是信任有佳,可人固有一死。万一陛下去世,新皇登基。他能够如现今陛下一般,对您一如既往?”
“老弟不过三十五,还不满四旬,已经位极人臣。门生故旧遍于天下,绝非一句空话。若是奸的,自然是天下之大害,若昔年王莽。若是忠的,也是大大的不妥,就如汉时霍光。对于当前局面,老哥哥才疏学浅,全然看不明白未来。老弟才华胜老哥哥千百倍,老哥哥相信你一定会寻得万全之法。”
贺知章是一个正统的文人,而且还是礼部官员,持身自正。
所谓三纲,君臣、父子、夫妻。
君臣犹在父子之上。
身为臣子,焉能讨论君主的身后事?
贺知章身为礼部的执掌者,这点道理焉能不懂?
便是因为太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贺知章才会说这话,显是真的关心裴的未来。
裴能够感受贺知章的关爱,笑道:“老哥哥放心,这些我有所考虑。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而已……”
裴将贺知章送回了府邸,方才回到自己的住处。
贺知章回府之后,心腹管事上前来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