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哥,这一次命你为主帅,请你坐主席吧。”
在沈阳皇宫的八角殿中,长相痴肥,老态明显,两鬓白发十分明显的皇太极兴致却是很高,站起身来,亲自执壶,斟酒给饶余贝勒阿巴泰,请他满饮此杯。
在大殿之中,有蒙古各部的贵人们,其中不乏贝勒,台吉,都是十分高贵的人物,以清国满蒙一家的国策,这些蒙古的贝勒和台吉们是和满洲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弟们坐在一起,只是爱新觉罗的子弟们在上座,蒙古人在下座而已。
在两边的客座上是喇叭,萨满,还有六部的承政,启心郎,各旗的固山额真,纛章京,先是满洲,再下来蒙古,再下来是汉军。
整个大殿,济济一堂,除了从征人员之外,就是送行的人们。
此次出征,饶余贝勒阿巴泰第一次被任命为主帅,他是偏房庶子,虽然在努儿哈赤时代就因为做战勇猛而被封为贝勒,老奴还给他八个牛录,使他有了自己的部众,但在天命十一年老奴逝世后,当时的八大和硕贝勒中,却并没有阿巴泰的份。
不仅如此,在其后数年中,阿巴泰多次被皇太极惩罚。
有一次他看到岳托这样的子侄辈都位在自己之上,就借口没有皮裘穿,故意不肯赴宴。∞,皇太极大怒,命代善当面斥责他,弄的阿巴泰灰头土脸,被罚银和罚马鞍等物,才了结此事。
又因为袒护自己的子女,再次被罚。
在这十余年间,阿巴泰被罚银罚物的次数有十次之多,算是各贝勒之首了。
但说来奇怪,皇太极对这个七哥似乎向来厌憎,经常责骂惩罚,但从来又是高高抬手,再轻轻放下,从来不剥他的牛录,不削他的爵位,这其中的道理,明眼人一想就知道了。
阿巴泰出身偏房,有勇无谋,皇太极叫他理工部之事,他根本不到衙门去坐衙,这样的人,不是威胁,当然不必重罚了。
相反,还能适当使用,来当自己的棋子。
听到皇太极的话,阿巴泰眼角都泛起泪光,这么多年,自己终于是熬出头来了。
老八的用意,他也隐约明白……
上次入关,是睿亲王的两白旗和岳托、杜度的两红旗。
结果睿亲王立下大功,抢掠人口和银两甚多,而两红旗却遭遇严重挫折,岳托这个小辈中的杰出之士因为此事郁郁不欢,已经在去年就逝世了。
两红旗向来在八旗中持正而论,是一股强大的稳定力量,皇太极倚重甚深……现在的大清,汉八旗都是跟着皇帝走的,蒙古八旗有一些异心,不是那么可靠,满洲八旗中,两黄旗是皇太极亲领,忠诚没有问题,两红旗向来持正中立,隐隐向着皇太极,两蓝旗正蓝旗是豪格所领,当然是听皇帝的,镶蓝旗主是郑亲王济尔哈郎,虽然效忠皇太极,但性格软弱,缓急时未必靠的住。
要紧的是,两白旗势力太大了。
两旗是原本的努儿哈赤时的两黄旗,都是当时最精锐的将校才能加入其中,多年征战,最好的将领和旗丁,最好的装备,最多的牛录数,都在其中。努儿哈赤死时,将这两旗分给多尔衮三兄弟所有,两旗牛录加起来是一百二十多个,皇太极的两黄旗才九十多个牛录,加上豪格的正蓝旗,才勉强比两白旗多一些,但战斗力来说,还是两白旗最强!
这三兄弟的母亲可是皇太极带头逼死,当年之事传言甚言,甚至大家都说汗位原本是要传给多铎,或是多尔衮所有,加上逼母之事,现在三兄弟长成,皇太极一直担心他们有异志,虽然多尔衮向来恭谨听话,但皇太极是何等人,又怎么会对他真正放心。
上次入关,两白旗所获甚多,这一次派阿巴泰为主帅,当然是扶持他和两蓝旗的意思,这个道理,阿巴泰已经明白了。
他神情肃穆,高举酒杯,对着皇太极道:“请皇上放心,奴才一定大破明国,替皇上多带回明狗包衣,多带金银回来。”
满洲话没有太多的词汇,更不可能如汉话那样能表达很多恭谨的意思,不过阿巴泰虽然是贝勒,皇兄,一样自称奴才,这样就足够了。
“好,一切都仰赖七哥了。”
皇太极勉强微笑着,用颤抖的双手举起酒杯,向殿中众人示意,请大家一起举杯。
他特意看了看睿亲王多尔衮,见对方早就举杯在手,一脸欢容,挑不出半点毛病来,皇太极在心中叹息着……这个十五弟,真的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敬饶余贝勒!”
“敬大将军!”
清国主帅,律称大将军,多尔衮上次征明时也是称大将军,比起亲王来,大将军更显的尊贵,并且有实权,阿巴泰满心欢喜,大笑着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率十万将士,其中披甲兵满蒙汉近三万,余丁和旗下包衣六七万人,这个实力用来讨伐和征服明国是不可能的,但用来抢掠人口和金银,补充清国之不足,那是足够了,阿巴泰对完成这样的任务,当然信心满满。
事实上这一次崇祯十五年的出征历时七个月,攻克九十四城,掠人口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