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三八章 战与不战(1 / 3)

小说:寒门状元好看吗 作者:天子

王琼回到驿馆。

他来的时候满是期许,面圣时满心感动,见过朱厚照后则满心疑虑。

对于王琼来说,很多事情难以思索,毕竟不在朝廷核心层,不知道这场政治斗争背后的角力方都有谁,明面上看,现在是谢迁和沈溪的嫌隙,但他隐约又感觉好像没那么简单。

王琼回来后,一个客人在下午来见他,这个人便是前三边总制杨一清。

王琼对杨一清非常恭敬,到底杨一清年岁比王琼大,而且现在做了户部尚书,地位很高,且现在王琼还需要杨一清来帮自己调配粮食。

杨一清来了后,开门见山:“……陛下午后已安排人到户部打招呼,年后开太仓调拨一批粮食往西北,具体数量虽没定下来,但料想不会太多,因为兵部沈尚书已经答应自行筹措部分军粮物资……”

王琼面对杨一清时,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思维已不局限西北缺粮这件事上,而杨一清把事情说明之后也隐约感觉到王琼似乎有心事。

杨一清问道:“德华为何愁容不展?今日应该是跟之厚一起去面过圣,难道面圣时有所不顺?”

王琼摇头道:“恰恰相反,陛下留我和沈尚书在豹房用膳,之后才出来。”

杨一清一听觉得不可思议,道:“这可是好事,怎到你这里反而满怀心事?”

王琼轻叹一声,似乎很纠结,问道:“杨尚书,以您看来,来年西北这场仗到底该不该打?实不相瞒,入朝前在下也认为可行,鞑靼内部纷争,四分五裂,实乃平草原最好机会,若等其一统,整合起来,再谈平草原就属妄想……”

杨一清淡淡一笑:“怎么,到京城后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王琼道:“在下感到陛下和沈尚书执意要开战,我大明如今内忧外困,中原之地民乱尚未彻底平息,西北又缺少粮食,物资方面多有紧缺,开春就打这场仗,太过仓促,但似乎陛下没有延缓战事的打算。”

杨一清叹道:“若一场战争,只是表面所见,那就不是战争。”

“此话何解?”

王琼满脸期冀,想从杨一清这个已跻身朝堂核心层的同僚口中得到些经验。

杨一清道:“朝廷不是没有粮食,这点你该清楚,但内阁和司礼监都不同意出粮用于西北,这是与兵部间的怨怼,倒不涉及私怨,而是朝中多数人并未把来年战事看作必须,仗打胜了也改不了如今朝廷格局,若败了……很可能带来极大的麻烦,尤其是在御驾亲征的基础上。”

王琼想了下,问道:“应宁兄的意思是说,这场仗是有人为争夺权势而执意而为?”

杨一清摇头:“也不尽然,至于谢阁老和之厚孰是孰非,没人能定夺,旁人对之厚执着于来年战事产生怀疑无可厚非,毕竟有英宗时土木堡前车之鉴,但世人也都知晓,若谁真能平定草原,怕是数百年内也难找出比之厚更合适的人选,如今又是最好时机,为何不试一试呢?”

王琼点头:“如今情况正是如此,西北军中对于来年战事充满期许,就在于沈尚书常胜不败的名声实在太过响亮,将士们都想建功立业。”

杨一清道:“军中从上到下都想打这场仗,陛下也想打,而能打赢这场仗的人又如何能回避?所以之厚即便想站在谢中堂一边,也难以抵挡来自陛下的压力,还有全体将士的渴求。”

王琼听到后,终于明白过来,瞪大眼,用难以置信的语气问道:“听杨尚书这一说,莫不是沈尚书也是被逼无奈,必须要打这场仗?”

杨一清微笑道:“你入朝年数不短,但始终对京师官场格局参悟不透,之前我也一直认为是之厚太过执着,但以之厚对待阉党的态度,以及后来对谢中堂的态度,我发现他并无争名逐利的企图,反而是谢中堂对之厚太过苛刻。”

王琼叹息道:“没想到杨尚书居然站在沈尚书这边,这是否意味着,来年这场战事,杨尚书也是支持的?”

杨一清又摇头:“情感上支持,但现实中我却必须站在谢中堂一边,这是原则,朝中大臣多不希望这场战事发生,你我也都能看出这场战事失败的后果,即便胜利也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既如此,我为何又要站出来支持开战呢?”

王琼皱眉:“听杨尚书这一说,在下有些糊涂了,这场仗到底该打还是不该打?”

杨一清道:“或许是我之前所言让你迷惑,但其实很好理解,之厚被逼无奈非打这场仗不可,但其实之厚自己也不想打,因为他跟朝中人一样,都能看出出塞作战代价太大,失败后的恶果难以承担,谁愿意牺牲自己的名誉来打这场仗?难道之厚打赢了,他就能权倾朝野?谢中堂会让位给他?”

“嗯?”

王琼还是很糊涂,没明白其中道理。

杨一清续道:“这场仗不该打,但陛下和军中将士执意要打,理由充足,所以无论是战与不战,都有道理,我等只需做好本分,维持西北地方安稳,至于最后结果如何,不必强求,若开战则上下一心,不战则守疆御土,战与不战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