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御驾亲征(1 / 3)

多尔衮根本不相信蛮明狗太子能猜到自己会带兵从哪处入关,否则决计不会在喜峰口囤积重兵。

当年蛮臣杨嗣昌命颜继祖将山东之兵多半囤于德州,结果被大清王师突袭济南得手,还俘获了一只伪藩王。

更何况此地守军兵力不多,那火油想必也不会太多,只要不分昼夜实施猛攻,必定可以得偿所愿,尽快入关。

王爷的想法倒是好,但到了下面,负责冲锋的汉军披甲兵却被这道命令弄得苦不堪言,死去活来。

冲到距离长城两百步之内,遍地都是土坑,碍于地形所限,必须得一边攀爬,一边躲避炮弹与箭矢的攻击。

这还不算完,真凑到城根地下,上面的狗倭寇一桶接一桶地往下扔火油,仿佛无穷无尽,比己方的步兵还多。

刀山不见得,但火海是众人肯定体验到了。

尽管已经初冬了,可沿着长城脚下,全都被火油烧成了冒着热气的一道焦土。

靠近城根地下,那真是九死一生,能没被烧伤或杀伤,全身而退,便是老天保佑了。

大部分攻城的披甲兵,要么被手榴弹炸死,要么被猛火油烧死,要么被纷飞的炮弹、铳弹、箭矢给干掉。

这种火力只有之前在进攻京城的时候才会遭遇,没想到在喜峰口居然碰上了,这是倒了大霉了……

被重度烧伤之人,即便被同伴抢回来,也会被活活疼死,中度烧伤的也就是躺在那等死,仅此而已。

第二次进攻,汉军连死带伤了差不多一个甲喇的步兵,两次便打没了近两千六百披甲兵,算是极为惨重的损失了。

倒不是说这两千六百人全被打死了,这里面不包括负轻伤,全都是中重度伤兵,回来的结果也会让大军直接减员,根本无法再次参加战斗。

半天时间就折损了这么多士兵,想要得到的结果还在九霄云外,这让多尔衮很是不悦,代善更是恳请十四弟,让他的两红旗出战。

鉴于目前的形势,多尔衮并未同意,在未入关之前,便折损了大量的八旗兵,实为不智之举。

一方面还是让汉军继续冲,不断消耗守军的兵力与弹药,等打得差不多了,再派八旗兵来个致命一击。

另一方面,多尔衮已遣人回去,调派三顺王的兵马协同作战,再调五万包衣阿哈过来。

这些包衣的作用便是在久攻不克的情况下,用人命来铺路!

哪怕全都死在喜峰口,也在所不惜!

三顺王的大军就位于宁远与锦州之间,接到命令,不出五天即可赶到喜峰口。

在出发之前,皇太鸡已然授权多尔衮,若战事吃紧,可直接调三顺王兵马入关作战,无需事先请示。

三顺王所部装备了大量的火炮,包括不下六十门红衣大炮。

这对攻克喜峰口的帮助很大,也是多尔衮最为看重的武器。

真要是己部拥有高达一百门红衣大炮,这会儿已经轰开喜峰口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不禁感到有些懊恼,起兵之前多带些重炮就好了。

不过只要避开京城,一路连下数十城,此番叩关还是可以大获全胜,最后满载而归!

冬季作战,不但是八旗勇士感觉最为适宜的时候,而且北方地区河水结冰,也就让王师省去了再行征用船只的苦恼。

早有早的好,晚有晚的妙,就看如何把握时机了!

从第二天开始,多尔衮命令全军原地扎营,进行修整,等待与三顺王所部汇合。

新封的勇顺王吴三桂没被调来,主要是害怕这厮投诚之后再行反水。

现在还在宁远城内,每天与杜度作伴,把酒言欢。

只要能得到宁远,威胁山海关,对大清来说就是物超所值了。

吴三桂所部是否出力并不重要,只要看着大清王师屡战屡胜就行了。

七天后,三顺王的兵马便于多尔衮大军合兵一处,总兵力逾十一万。

由镶蓝旗驱赶来的五万包衣阿哈还在路上,多尔衮见到炮队已到,便不想再等了。

尽管大清王师每天白天都在进行炮击,可城头上的倭寇每天夜里都在修缮城墙。

这使得炮击的收效甚微,得到了三顺王的炮队之后,多尔衮便决定毕其功于一役。

用一百门红夷大炮直接摧毁喜峰口处的城墙,让对面的倭寇无险可守。

此次炮击,不但要将城墙彻底轰塌,而且要拓宽缺口,使攻杀上去的汉军免遭两面夹击。

具体要发射多少炮弹,多尔衮并不清楚,那是炮队的事情,他只负责下达命令。

总之在这一百门红衣大炮报废之前,必须将缺口轰出来,不然炮队上下都要受罚!

对面的倭军并未装备红衣大炮,故而大清炮队只需将炮位设置在一里开外的距离,便可免遭对方的攻击。

如此轻松的炮击,在炮击京城之后还是首次,这使得大清炮队上下又重拾信心,认为只要炮击得当,便可让己方稳操胜券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