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收兵返回本土基地,而是用部分战舰将战利品送回去的同时,余下的都去了半岛的东岸,继续打劫。
不论是长山列岛,还是对面的沿岸地带,全都不放过,在占据绝对意义上的制海权,以作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便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扫荡了。
之前皇太鸡命令建造的战船,这下悉数成了明军舰队的囊中之物,造好的可以直接编入舰队,剩下全部烧毁,不过渔珉可以保留自己的渔船。
往后辫子就不会有水师了,因为水师没有战船,要水师何用呢?
每年开春之后,明军舰队都会反复扫荡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除非辫子事先将战船搬到岸上去藏起来。
在入秋之前,明军战舰都会反复来往于沿海水域,目的就是监控岸上的情况,发现一艘敌舰便击沉一艘。
暂时以长山列岛、石城岛、王家山岛为基地的明军将士也乐意干这种事情。
主要是在登莱那边,海鲜得供给岸上的大量人口,价格自然比较高。
这里就便宜许多了,花不了多少钱,海鲜能吃到饱,将士们自然非常开心。
自从去岁王师大规模反攻以来,清军水师还没恢复元气,自然无法登陆这些岛屿。
渔珉们没了辫子的欺压,便如释重负了,心里还盼着以后年年都是如此便再好不过了。
今年见到王师战舰来自前来,自然是非常乐意献上自己捕捞的鱼虾贝蟹的。
别说给点钱,就算不给钱送出去一船海鲜,也比孝敬旗兵大爷们强得多!
某太子要求王师各部,不论军衔高低,均不得白吃白喝,各部将领也要如此治军。
这道理非常浅显易懂,你不花钱让百姓给你白干,某太子不花钱让你白干,你能乐意?
将心比心而已!
违抗圣谕,不愿意比的,那就用刀把黑心挖出来,好好让其“开心开心”!
渔珉们能拿到钱,便对王师将士千恩万谢,巴不得对方全年都住在岛上。
有人高兴,有人就不高兴。
多尔衮见到蛮子与倭寇只一战便撤了,开始还很纳闷,待半岛送来告急信,这才知道上当了。
可还是想不明白,既然对方都从海上登陆了,为何不继续进攻,难道不想给锦州守军解围了么?
所部在交战当天减员便超过五千,随后一个月,伤死病死的又达到四千多,加起来便是万人之巨了。
问题是蛮明那魔童就满足于此等战果?
出动十万人,得到一万战果便溜之大吉?
匪夷所思啊!
半岛那边的伤亡倒是不大,无非是让狗蛮子攻陷了三座城池而已,随后王师便相继收复了。
真正头等是硕托居然降了狗蛮子,但那时皇太鸡该头疼的事情,非自己份内之事,多尔衮才懒得去想。
此事不禁让代善得报之后大发雷霆,要求抓获硕托之后,将其全家处死,硕托犹如大清国威,当须被凌迟!
此时放狠话有何用?
当须从长计议才是!
皇太鸡将此事暂时搁置下来,反正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抓住硕托了。
让皇太鸡感到疑惑的是,前来给锦州城解围的援军打一仗就收兵了。
难不成不想给祖大寿解围了?
分明是在敷衍了事啊!
而没了援军,大清王师这围城打援之计就不灵了啊!
吞下五六千人伤亡的苦果,自然是不好吃的。
必须找地方补回来才行!
将钓鱼改为强攻?
待看到已经挖好的三道环城壕沟,皇太鸡又开始犹豫了。
这不是给自己添堵么?
有了这些壕沟,己方进攻都成问题了。
若是一次攻城受挫,将士们想迅速撤回来都很是困难了,非得被城内的蛮子当成标靶不可。
无奈之下,皇太鸡在于文臣武将们商议之后,只能下令继续围城,看蛮明还有何等对策。
与围困大凌河城不同,王在晋在年前又送来一批粮食,眼下锦州城内的粮食够吃三年的。
故而手里有粮的祖大寿是一点都不着急,就等着援军与清军分出胜负了。
麾下将士们尽管听到了隆隆炮声,也明白援军来了。
可随着战事归于平静,结果显然让大家很是失望。
只要还有粮食可吃,那就死不了,援军一时半会不来也不要紧。
今年不行,还有明年,明年不行还有后年,总之三年之内能给锦州城解围就行了。
这要求决计不算过分,某太子事先已写信告知祖大寿,要求其做好固守三年的准备。
现在就跟皇太鸡决战,显然是不明智的,更没有必胜的把握。
拖上三年的话,双方的情况便会发生大幅度的转变。
如何力挽狂澜,某太子的战略就是一个字——拖!
有事就先用倭军顶上,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