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可算回来了,这段时日,我等都担心至极了!”
郑之凤生怕郑氏掌门人被朝廷诓骗到京城,重蹈汪直被招抚之后惨遭谋害的覆辙。见到郑芝龙全身而退,留守在金门的一众干将也就放心下来了。
这么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下郑家掌控整个福健,拥有大半壁海疆的贸易权,郑芝龙所辖战舰上千艘,麾下披甲之士高达十余万,年入白银千万两,富可敌国,功高震主。
福健本地,尤其是郑氏老家晋江那边,下到普通百姓,上到朝廷命官,对郑芝龙尊称皆为——八闽之王,其实力可见一斑!
郑芝龙几乎垄断了大明对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除了北部海域之外,其余均被郑氏舰队所把持,过往商船必须向郑氏缴纳既定银两,否则一律会被扣押或击沉。
早有官员上书朝廷,要求严惩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郑芝龙,不过眼下北方战事颓靡不堪,朝廷早已无暇他顾,既无足够多的军饷,又无足够多的军队来进剿郑芝龙。
光是应付频频入关的东虏与肆虐各地的流寇,就让朝廷上下忙得不亦乐乎,哪还有精力和财力去收拾郑芝龙?
鉴于其在被招抚之后也并无特别过激之行为,一直偏居一隅,专心做他的海外贸易,且有了郑氏这道屏障,红夷再不敢前来造次了,朝廷也就没有过多计较,选择息事宁人了。
有人认为郑氏侵占海税,导致朝廷岁入减少,难辞其咎,罪不容恕。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要是没有郑氏,这海税就真能收得上来么?
没了郑芝龙这道“屏风”,朝廷就要用自己的水师来抵挡红夷,当真打得过对方么?
届时别说海税,就算能收上来,海税金额还不及水师开销,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入不敷出。
郑芝龙的确吞下了海税,但也换来了东南沿海的稳定与安全,起码不会再受到西夷的威胁了。
这么算起来,虽然不赚钱,可也没亏本。
朝廷百官里面有很多傻子,好在百官并不完全都是傻子,里外里算明白账还是会的。
“哈哈哈哈!富贵险中求嘛,我这不好好的嘛!这趟可是没白跑,里子面子都有了!现在我可是堂堂的‘镇海伯’了!”
郑芝龙连老家的豪宅都没回,直接来金门就是因为在起程赴京之前,与家中兄弟及麾下幕僚商定,若是朝廷当真有意加害于己,则郑氏必然要有所应对才是。
一旦得到出事的线报,郑氏在宁德、福州、泉州、金门等多个港口的战舰及商船都将满载水手和士兵,拔锚启航,开往北部,直接向朝廷示威。
若是可能,十万郑氏大军便会攻取某处沿海要地,譬如登州等地,以迫使朝廷向郑氏妥协,并补偿由此带来的严重损失。
聚集在金门的战舰高达两百余艘,在郑芝龙奉旨赴京之后,全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领命出航,好在当家人安然归来,舰队已然解除了戒备。
“大哥,朝廷当真封大哥为伯爵了?”
堂弟郑芝鳌并不相信朝廷会这么大方,之前大哥率军击败红夷,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朝廷不过赏了个副总兵而已。
这次大哥没去京城之前,便得到了圣旨,被擢升为总兵官,去了之后,居然被奉为了“镇海伯”,简直不可思议。
“那是自然,千岁爷亲口所言,且圣旨已下,上好的锦袍我都已经带回来了,可是漂亮得很呢!”
提起这事,郑芝龙便亢奋不已,他此前也是想要成为勋贵,踏入功臣之列,让这个爵位可以世袭妄逆,但无奈万岁爷过于吝啬了。
好在太子年纪虽小,却深谙君臣之道,百般拉拢自己,手段着实厉害,一个伯爵头衔,说给就给了,代价不过是答应为朝廷承担海运差事而已。
对郑芝龙来说,几乎没用什么成本就得到了“镇海伯”这个光芒万丈的爵位,实在是太过超值了,回来的路上每每想来,都有些喜不自禁。
“不得了!不得了!从今往后,我郑氏也有勋贵了,终于可以光耀门楣了!”
郑之凤也一扫之前的担忧,见到这身锦袍立刻两眼放光,神气活现起来,一会儿便可以让大哥带着众人去祠堂父亲郑士表的排位前,告知家父这个好消息了。
作为海盗出身,不想为官,乃至光宗耀祖,那是不攻自破的假话,郑氏上下都希望能够跻身勋贵之列。
可无奈送礼都找不到门路,加之朝廷里总有人对郑氏另眼相待,时不时的会被穿小鞋,所以郑氏掌门人有功劳在身,却落得个副总兵的头衔。
“今晚在沐浴更衣之后,我便禀告列祖列宗,随后大排宴筵,全军上下,欢庆三日!”
对郑氏,特别是郑家老少爷们来说,步入勋贵行列才算是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往后再也不必担忧自家的身份问题了,就等于是用这个头衔彻底洗清了之前的嘿手。
郑芝龙当然乐意这么做,而且付出的代价在他自己看来都是极小的,纵使在当朝也算是屈指可数之人了,不沾沾自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