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从零开始(2 / 3)

小说:大明黑太子 作者:牛笔老道

人,至少能增加一百多青壮新兵,可是相当了得!

朱恭枵对“自娱自乐”极为反感,但既然自己无力阻止,郡王们又乐此不疲,那就投其所好好了。

从事这等营生还能赚取人口上的差价,一个人就赚二两银子,一万五千人便价值三万两,何乐而不为呢?

三万两看似不多,可也能买下整整一船,甚至两船的物资呢!

郡王们当初并未被厂卫查抄家产,故而为了获得人口,都愿意自掏腰包,花这笔钱。

互相之间的关系再差,也会对周王朱恭枵恭敬有加,逢年过节更是会奉上虎皮、熊掌等礼物。

用“自娱自乐”的方式来削弱那些听封不听调的郡国,对周王朱恭枵来说,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周国地大物博,有的是土地,一人一百亩不够,那就一人二百亩,再不行就三百亩!

作为穷苦百姓,自己能拥有一座农场,或者一片林场,在本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在周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你能保证在秋收之后上缴既定数额的粮食或肉类。

那就可以提交申请,哪怕坐拥五百亩,甚至一千亩土地都行!

没有牲畜,加之气候也不太好,拓荒耕地是非常累人的差事。

普通人分到一百亩地就很高兴了,再多的话,那真是无力管理了。

有这力气和时间,还不如去更远的地方打只鹿,或者到河里去捕鱼,收获更为便捷。

在诸多藩国里,耕地是由女子、老人,甚至小孩来负责。

青壮多半都是去狩猎或捕鱼,一个青壮分到二三十斤鹿肉或鱼肉,就足够一家人吃两天的了。

秋收的粮食都得储存起来用以过冬,北地的冬季户外零下二三十度极其常见,狩猎不易,就得靠粮食挨过漫漫寒冬。

北地的亩产,经过测算,至多也才半石,折合就是九十市斤,这还是没去壳的麦子,剥壳之后,剩下四十斤就不错了。

这与农户们的粗放式耕作分不开,好在还能施点人工肥,多少能给土地增加点营养,不然收成就更低了。

但架不住耕种的面积极大,家家都是上百亩,每家都有至少三千斤的纯收成。

精打细算的话,配合鱼肉,吃上一年也是可以的,足以坚持到来年秋收的时候了。

藩王与郡王们暂时都不会向农户们收粮征税,这些子珉不给自己添麻烦就不错了。

一亩地能有差不多半石的收成,那真是多亏了老天保佑!

各类大爷们都有自留地,自己养活自己是完全没问题的,还储存着不少郑芝莞送来的粮食。

只要子珉们不张嘴要饭,在自己的封地里又由自己说了算,每只藩王与郡王的小日子过地都会相当滋润。

每天喝着小酒,吃着海鲜,在自己的木屋里,与美丽动人的妃子们打打麻将,好不快活……

郑芝莞的船队一靠岸,贵人们的娱乐方式便以看一堆报纸、期刊为主了,尽快获得来自本土的新闻更让大家感兴趣。

粮食获得丰收之后,藩王们的底气也就更足了。

尽管亩产远远比不了本土,别说江南一带的水田,就算连北方的旱田都比不了。

但是藩国面积辽阔,每个藩国的面积,再小也跟本土的一隅之地差不太多。

可人口却少得多,数百里或数千里之内,就这上万人,甚至数千人。

人口变少了,土地却骤增,供给口粮的压力也就被大幅度地减轻了。

虽然远远落后于本土,连手工作坊都寥寥无几,更别说大规模的工厂了。

在就藩之初,还是要脚踏实地,先有立足之地,再徐徐图之。

三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

头一年,先盖些小木屋。

第二年,大幅地增加小木屋的数量。

第三年,将一部分小木屋变成大木屋。

之后再琢磨盖些砖瓦房子,有条件的话,就修一圈简易城墙。

总之,在有条不紊地发展下,十年之后,藩国便会有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太子让郑芝莞全年都向北地运输人口与物资,这说明朝廷今后会持续支持诸多藩国的建设。

一年移珉十余万,十年便达上百万之巨,百年便是上千万!

即使向北地移珉上千万,由于这里幅员辽阔,也完全养活得了这些人。

纵使总数高达三四千万,想来也是没甚子问题的,因为内陆还完全没被探索过。

北地的总面积相当于大明本土的两倍大小,且只大不小,养活几千万人自然不太困难。

往后有了足够多的人口,藩国也是一方霸主。

真要是嫌弃气候恶劣,还可以去万里之外的东地。

那边被北地更往南,算得上气候宜人之处了。

现在北地的诸多藩王都很满足眼下衣食无忧的生活,没人考虑跑去万里之外的地方定居。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