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彬说了一段之后,又问道:“那么整部《泰坦尼克号》里面,你有没有比较喜欢的角色?或者说,你觉得哪个角色的塑造你最满意?”
王逸凡一听,却是乐了。
说实话,前世他作为观众,其实对《泰坦尼克号》的角色,能记得住的也就男女主角,和一些主要角色。
但是这一世,他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可以说对这部电影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
拍电影不是请客吃饭。
哪怕有了前世的版本作为参照。
但是当你去拍的时候,却会发现,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复刻的。
每个人物,导演甚至很多时候,要比演员了解的还要多。
比如,这个人物,他的背景,职业,他的人设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导演和编剧去塑造的。
而在塑造的过程当中,同时还要进行调整。
所以,久而久之,他对这些角色,不但有所了解,而且,同时也会为每个角色都安排了许多细节性的东西,就是不知道观众明白了多少,这是导演才喜欢玩的小游戏。
导演的魅力就在于此了。
为什么那么多文艺电影导演,要拍一些观众不懂的东西?
其实也有这种心理作祟。
那就是,我认为我已经给出了足够的细节了,可是你还看不懂?
果然,不懂艺术啊!
当然了,对于王逸凡来说,并不是这样的。
而是每个角色,或许在很多观众眼里,除了男女主角和主要的配角以外,其他的角色,他们都不会太过于关注。
但是对于编剧,对于导演,特别是对于导演来说,他却不能这么做。
因为电影虽然是围绕着男女主角这些主要角色来塑造的,但是剧情想要发展,想要完整,那么配角同样的重要。
比如莫莉夫人,这个角色,说重要,她并不是那么重要,毕竟,涉及到莫莉夫人的剧情,并不多。
但是说重要,却同样的重要,因为,莫莉夫人的出现,可以为杰克顺利进入上流社会,却不出丑而逻辑自洽。
一个底层人士,突然出现在“上流社会”的头等舱餐厅内,不出丑,怎么可能?
所以,这个时候,莫莉夫人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但是除此之外,似乎这个角色,也就没有别的用途了。
可是在导演这里却不能这样,因为电影不是电视剧,电影的任何一个角色,任何一个镜头,都不能无关紧要。
推出一个角色,那么当然要尽可能地压榨出这个角色对电影的价值。
所以,才有了莫利夫人的那些属性。
让这个角色,成为《泰坦尼克号》的群像当中的一员。
不要小看这一点,因为群像的刻画,其实才是电影最难的地方。
因为要么你不要刻画群像,每个人都是工具人,要么你要刻画群像的话,那么出现的角色,就必须是有用的,至少,是立体的。
比如莫利夫人,比如《泰坦尼克号》的设计师先生,比如船长,比如大副,比如船员,比如演奏家们。
这些人,每一个都会凸显出一点他们的特质,而群像的意义就在于,让每个人都给人感觉是活灵活现的。
他们不是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让人感觉是真实存在的人。
虽然这些人,大多都是杜撰出来的,当年的珍妮号到底有没有这些人,还有待考究。
但是作为导演,却必须让人觉得,这些人,都是真实的。
“《泰坦尼克号》没有多余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他们的各自的特点。”
王逸凡说道。
“比如珍妮号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托马斯·安德鲁!这个角色,我不知道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毕竟,时隔太久无从考究!”王逸凡想了想说道。
“托马斯·安德鲁?”徐彬彬有些意外王逸凡会突然提到这个人。
托马斯·安德鲁,作为大船的设计师和总工程师,其实在电影里面,并不算是什么太重要的角色,当然,主要是从戏份来说。
“珍妮号有着永不沉没的美誉,为此船商埃尔斯,总是夸夸其谈,但是托马斯·安德鲁,却一直都保持着严谨,他经常说:“珍妮号依然有很多缺点需要完善。””
“这个细节我也注意到了,沉船的时候,他和露丝相遇,对之轻轻点头,算是打了招呼,然后从容赴死,这个镜头让这个角色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体了起来,要知道,作为珍妮号这艘举世瞩目邮轮的建设者,他时时刻刻居安思危,并没有掉以轻心,直到最后,邮轮沉没,托马斯依然以身试行做最后一次计算,随珍妮号沉入大海,作为一个工程师,他有着一份严谨,而交涉于上流阶层,他却有着难能可贵的实在,他不是这起灾难的制造者,但却带着深深的自责随船沉入海底。”
“他不该为这次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