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与明帝国保持着长期友好关系,与法国保持了自十六世纪以来的阶段性友好关系,与荷兰的关系不好也不坏。
如果按照国力排名的话,毫无疑问,明帝国高居榜首,法国位居次席,荷兰只能排在奥斯曼与神圣罗马帝国之后。
能与世界上国力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的三个国家保持贸易往来,还能日进斗金,对易卜拉欣来说已经算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原本奥斯曼的国力是逊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但由于近些年苏丹运河的开通,加上科威特油田的开采,以及与明帝国的进出口贸易。
使得奥斯曼从中受益匪浅,光是与明帝国的贸易额便高达五千万银币以上。
尽管很多时候并不涉及到金银铜等贵金属的交易,仅仅是易货贸易。
可能用一钱不值的石油来换取明帝国出产的各种商品,甚至包括武器装备,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功了。
易卜拉欣相信加以时日,包括三级铁甲舰在内的所有商品,自己都可以用石油以及成品油换到……
自己所要做的,便是努力扩大远洋船队的规模。
本土造的商船不够大的话,就可以用石油从荷兰或者法国人手里去买。
现在,易卜拉欣就已经将土豪本色给发挥出来一多半了。
只要对方愿意用石油作为易货贸易的物品,自己便可以卖出成千上万桶石油了。
尽管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在本土都有自己的油田,甚至在英格兰地区也发现了油田,但开采难度与成本都与奥斯曼的波斯湾地区无法相提并论。
哪怕从波斯湾绕一圈,再走苏丹运河,出地中海,抵达西欧的煤油,其价格都比当地的同类产品要便宜一些。
最重要的是,当地的石油公司老板通常希望得到现金,因为还需要给工人支付工资,而奥斯曼的海湾石油公司可以全款易货。
海湾石油公司是易卜拉欣与一群贵族,携手明帝国皇帝朱慈烺开办的公司。
虽然是私人性质的能源公司,但绝对能从一些渠道来国家的力量。
最直观的方面就是接受易货贸易,因为背后的老板是两个帝国的话事人。
并不需要通过石油或成品油贸易来获取现金,只要得到等价物就行了。
拿银币给工人发工资这种事,对两个老板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又不指望从中吃利息。
易卜拉欣没钱给工人发工资不要紧,奥斯曼境内的基斯拉达戈金矿,就是昊菁皇帝送给易卜拉欣的礼物。
该金矿储量三百四十吨,按照只采出两百吨黄金的利润来计算。
这部分便相当于五百万两黄金,也就是五千万两白银,折合七千五百万银币。
易卜拉欣只拿其中的三千万银币,余下分给贵族股东。
平均二十年,每年采出来的黄金兑换成银币之后,也足够给油田工人们发工资的了。
至于用石油和成品油换购来的各种商品,这也好折现。
作为苏丹,易卜拉欣本身就是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商店的老板。
一边自己赚钱,一边带着贵族们赚钱,一边让国库充裕一些。
三项兼顾,一点都不耽误。
易卜拉欣自己倒是不会,架不住东边有个好老师……
隔空教你赚钱,还教你挖矿,而且不收学费,学不会可以免费再学!
易卜拉欣在没接触过昊菁皇帝之前,从没想过在遥远的东方,世界上还有如此善良之人!
相比动不动就发动东征的西方诸国,还是明帝国更值得结交。
昊菁皇帝更是他本人和奥斯曼的真挚朋友,就差为其树碑立传了……
虽然由于买买买的原因,国库比以前的岁入高很多,但仍旧充裕不起来。
不过明帝国正在大规模工业化,每年需要一两百万桶石油与成品油,而且需求量还在逐年递增。
作用世界第一油田的易卜拉欣,也就一点都不害怕自己和国库没钱了。
没钱可以挖矿,没东西可以用油来换购。
对易卜拉欣来说,脚下这简直就是天赐宝地啊!
其实在科威特油田大规模开采之后,易卜拉欣都想把皇宫搬到巴格达去……
在伊斯坦布尔早已盘根错节的贵族们一顿好说歹说,总算是阻止了苏丹这个疯狂的打算。
大家都安于现状,对眼下每年都有巨额收益非常满意,不想再辛辛苦苦地折腾到巴格达去了。
易卜拉欣对本土的发展也满意,但对匈牙利战场的发展就不太满意了。
由于侯赛因的谨小慎微,导致超过三十万帝国部队被拖在那里动弹不得。
虽然这样是有情可原的,但在不能取得任何进展的情况下,难免有一些小人会借机发难。
鉴于敌军的数量是己方的一倍左右,易卜拉欣也没有责备侯赛因的意思。
他可不是明帝国的皇帝,善于指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