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秀,冯晓刚和江文就抢走了一多半的时间。
仪式完毕之后,就开始放映电影了。
《寻枪》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好电影。
未来很多年,都是编导生必须了解的电影,几乎大部分三大艺术院校的导演系学生,都必须做的拉片作业。
拉片,就是一帧一帧地去分析。
现在的电影很多就是这样的,用镜头语言去推动故事。
直到十年后,电影完全进入另一个阶段,那个时期,大部分大卖的商业电影,就不再是用镜头推动了。
比如《泰囧》,是靠剧情、包袱、笑点撑起来的。
用剧情推动故事,将电影简化了。
又过了一个十年,一部《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
碎片化、小品化、镜头语言稚嫩、手法生疏、非主角人物扁平......这些已经有无数人说过无数遍了。
但是不妨碍观众喜欢看,对观众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又将电影再一次的简化,甚至都开始不用剧情推动故事了。
这二十年的变化,也是导演的变化。
一开始很多徐征这样的非科班导演,但也是电影行业的,演过多年的戏,做过话剧导演。
贾龄是小品演员,连电影都没有演过几部,就做了导演。
导演的转变,也是商业电影变迁的原因。
这样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更适合普通观众去看了,而且任何年龄的观众看起来,都不会有任何障碍。
这也是必然的,想让电影大众化,必须要用剧情去讲故事。
好莱坞的商业片早已经在走这条路了,国内也就是整个90年代都耽误了,压根没有商业片,人才也断层,才晚了。
所以跟不上大势,或者不愿意跟的导演基本都扑街了,能跟得上的导演,还继续活跃着。
像张一谋、程凯歌这样的大导演,就不太适应时代了。
未来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嚷嚷着电影退步了,可是电影行业进步了。
大俗即是大雅嘛。
当然,也意味着各种圈钱的烂俗片子越来越多。
当导演的门槛降低,就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
演员当导演都是正常的了,不管演戏好的,还是戏都演不好就去当导演的。
搞主持的、搞相声的...什么鬼都有。
...说回《寻枪》,很多人说这片子一遍看不懂。
确实,有点莫名其妙的,超现实主义魔幻风格和现实主义风格混搭。
江文和陆钏两个人的思想碰撞,有点杂。
这片子不要看剧情发展,主要从镜头语言去理解,就简单多了。
丢了枪之后,江文就跟丢了魂一样,那不是害怕自己的工作丢了,不是害怕丢枪。
精神支柱没有了,在老婆面前硬不起来,在儿子面前没了父亲的威严,在老百姓面前,他作为一个警察,也变的畏畏缩缩。
就跟江文作为一个导演,不能拍电影了一样,也失去了自我。
他不光监制了《寻枪》,明年他会主演一部《理发师》,然后也是和导演起了争执。
不过那次的导演虽然也是新人,但是是一位著名画家。
90年有一幅画就在拍卖会上卖出了130多万港币。
就不像陆钏那么弱鸡了,被江文压着打,没有还手之力。
导演和江文打个有来有回,江文愣是都压不住他。
从剧本创作到拍摄现场,导演和江文一路吵,最后双方都起了火,江文甚至给导演列了11条罪状。
但是,还是没有夺走拍摄主导权,最终只能带着女主角周芸退出剧组。
周芸后来也成了她老婆......
男女主演都跑了,《理发师》拍到一半停拍,浪费一大笔钱。
直到过两年找了陈昆主演,才继续启动。
结果,早就有病在身的导演积劳成疾,拍戏中途去世了......
就这事,过几年很多人说江文间接害死了导演。
这个状态的江文,跟马山差不多,为了能拍戏,都魔怔了。
他之前,和以后,没被禁导的时候,也拍了别人的电影,就没有和导演有过这么大矛盾。
因为那时候,他的“枪”还在,自己能导,就不会去抢别人的。
现在,“枪”不在了,就迫切地想要找回来,才会有如此大的欲望。
江文演的完全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看着精神有点问题了,也不怪观众脑补一切都是他想象的了。
最后,马山以生命的代价找回了枪,灵魂出窍,仰天大笑。
至于电影里一大堆隐喻,枪其实没丢,杀人的就是马山,就看个人理解了。
反正陆钏和江文的剧本里,枪丢了。
电影放映完,观众的反响也很热烈。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