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王妃送给她的那本由童神医亲自挑选的医典来看,童神医对定王妃这个关门弟子十分重视。
若是由定王妃出面请童神医来京为瑞王世子医治,谢行止觉得瑞王世子的宿疾极有可能能被治愈。
曾经那样风光潋滟的少年,自受伤后只能卧病在床,至今已达五年之久,每每想起,谢行止都深感不是滋味。
谢行止的建议太医令觉得可以一试,只要能医好瑞王世子的宿疾,他愿意上门请求定王妃。
太医令甚至有些懊恼,他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寒暄毕,太医令直接道明来意:
“不瞒定王妃,此次登门只因有事相求。下官有一个病人,所患之疾十分顽固,下官已诊治了五年有余,却始终不见起色。
“下官冒昧登门,不知能否劳烦定王妃请童神医来京相助,下官感激不尽!”
对于一心治病救人的同行,云悠然一向十分尊重。
她试探着问道:“不知仲大人的病人本妃可否前往检查一番?在师父身边这些年,本妃也曾跟着他老人家医治过一些疑难杂症。”
身为太医令,太医署最高的官,跟自己这么一个晚辈能直言自身不足,能不固步自封,为了病人做到这个地步,云悠然觉得太医令这人至少人品和医德没的说。
也因此,云悠然非常乐意帮他,况且,这也不算帮忙。
治病救人是医者天职,她身为医者,别人真诚求上门,虽不是求她,但她也想亲自去看看情况,若是能医治,她定会全力以赴。
只是是否需要师父出马另当别论,云悠然觉着还是让她先去给病人检查一番的好。
她的医术虽说有些方面可能不及她的师父,但对有些病症而言,她的神医师父的医术未必能及得上她,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尽相同。
定王妃想要亲自去诊治他用了五年多的时间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病人,对此,太医令仲弘愿来之前完全没有想过。
如此年轻的定王妃,虽说是童神医的关门弟子,习医资质定是十分了得,可太医令仲弘愿实在不觉得对方的医术会高过自己。
或许定王妃只是一时好奇,身为医者,对疑难杂症有兴趣很正常,想要亲自检查一番也无可厚非。
可就算他答应,他的那位病人会答应吗?
双腿几乎已废的他平时连门都不出,会允许如此年轻的定王妃出于好奇给他检查身体吗?
太医令决定将他的顾虑直言相告:
“实不相瞒,定王妃,下官说的这位病人是瑞王府世子,自五年多前从北地被抬回京以来,刚开始的两年里几乎遍请名医,可病情始终未见好转,以至于有些心灰意冷。
“后来,瑞王世子轻易不怎么出门,更不再轻易让人看诊了。”
太医令的言外之意云悠然秒懂,瑞王世子会如此她也十分理解。
以她师父的名望,瑞王府定会欣然欢迎他去治疗;可若换成毫无建树的她,莫说替瑞王世子看诊了,能不能见到瑞王世子都不一定呢。
这还真不是太医令能决定的。
瑞王府连嬷嬷曾大体跟她提过,瑞王是当今陛下的四弟,定王萧君昊的四皇叔,长年驻守北地。
连嬷嬷还跟她提过瑞王妃和瑞王世子妃皆出自庆国公府,却是并未说过瑞王世子身患连太医令都束手无策之症。
“仲大人,你跟瑞王世子说我会修书给我师父,请他老人家来京和你一起为他治病。
“不过在写信给师父之前,我需要先亲自给他检查一番,问他是否同意。”
云悠然不禁感慨,看来名气打开前,她想主动给人治个病还真不容易呢!
“定王妃真答应了?”
太医令直抓重点,听定王妃同意给她师父写信邀请她师父来京,别提有多激动了。
只要定王妃愿意写信,就意味着童神医来京有望。
说实话,来之前太医令是半点请动定王妃的把握都没有,毕竟,对方贵为亲王妃,就是连他的面都不见谁也不能说什么。
“刚听仲大人说瑞王世子五年多前自北地被抬回,想必一身疾病皆因战场,每一个保家卫国的儿郎都值得被尊敬!
“这些年我不在京城,不知瑞王世子的情况。
“现在既已知晓,就是太医令不请托,我也必会竭尽全力为他医治。无论检查过后是否有把握治好,我都会给我师父写信请他老人家来京的。”
瑞王世子应该只有二十多岁,许是太医令、宫中御医都给医治过却并未治好,但还有能治好的希望。
既有治愈希望,那必须得争取!
待她为瑞王世子检查后,无论是否有把握独自医治好他的病,她都会写信将瑞王世子的情况告知给师父的。
若是她自己没把握医治,那她更会竭力劝师父来京。
毕竟瑞王世子为国而战,云悠然觉得,任何一个上阳国有能力的医者都应当为他尽力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