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青听着只能赔笑,他知道丁鑫对冯裤子一直有意见,就因为那小子始乱终弃的事,当然了,丁鑫对他的意见更大,冯裤子如果是始乱终弃的话,他就是乱搞男女关系的典型。
丁鑫见易青不搭茬儿,也没再纠缠这件事,接着又说道:“还有张一谋那边,张导的预算整整1800万,这件事我得问问你的意见了!”
1800万?
好家伙的!
虽然已经是90年代了,可1800万拍一部电影,这投资放在内地,绝对能吓人一跳了。
“他打算重新置景?”
易青稍稍一琢磨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其实《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取景非常简单,99%都集中在了一个地主大院里,人物也不多,一个老爷,四个太太,外加几个丫鬟仆人什么的。
张一谋要1800万,肯定是为了要重新建一个陈家大院。
丁鑫点点头:“我跟着他在怀来那边考察了好几次,他说没有中意的,打算重新建一个,而且全都要实景,这个戏拍下来,估计1800万都不够。”
易青想了想,道:“可以,让他开始筹备吧,怎么建,他说了算。”
他倒是可以理解张一谋为什么要重新置景,怀来那边的民国景区,绝大部分的建筑风格都是京派的,而京城的四合院讲究的是方正,而且非常宽敞。
而故事中的陈家大院如果选择京派建筑风格的话,显然就不合适了。
易青前世看过这部电影,整部影片中大量运用俯视、远景、用固定镜头来展示拍摄陈家大院和女主人公颂莲所住的庭院,让观众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种压抑,阴冷的感觉。
俯视拍摄颂莲所住庭院的固定镜头,更是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且俯拍的陈家大院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牢笼,四四方方,严丝合缝,不止困住了颂莲,还困住了陈家大院的所有女人。
整个大院就像个围城一样,总有人想进去,想进到那个大户人家去,而一旦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里边的人也一样再也逃不掉出不来。
且影片中拍摄建筑时的对称构图更是表现出传统封建社会,传统,呆板一成不变,而封闭的大院更是表现压抑的人性。四位姨太太都生活在此种环境下,他们不能有自我,也不会有自我。
总之,建筑风格要突显出两个字一一逼仄!
虽然看着气派,可是要给人一种逼仄的感觉,让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没多少可以活动的空间,这样才能拍出整个故事的基调。
丁鑫闻言点头,她也没想着劝说,知道易青是个有主意,有想法的,而且,那天张一谋拿着预算报告来公司的时候,也跟着她聊了好几个钟头,就是为了说服她,点头同意重新置景。
“行啊!回头我联系他,另外,张导还提出了一个要求。”
“说啊!”
丁鑫没说话,而是从包里翻出了一沓美工纸,递给了易青。
“拍戏的事,我是个外行,你还是自己看吧!”
易青好奇,接过来只看了几张就忍不住笑了。
“你还笑呢,是,我不懂你们的艺术是怎么回事儿,可问题是,既然是男主角,却连一个正面的镜头都没有,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问张导了,他直接告诉我,他想的就是让整部戏里,一个陈佐千的正面镜头都没有,还说了一大堆,什么象征意义,什么现实意义的,我也不明白,可他坚持,这件事还得你来看。”
“没事,拍电影的手法,别说你了,我也是个外行,最多也就知道点儿皮毛,张导这么安排,自然有他的用意,听他的就行了。”
其实,易青前世第一次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就是因为,他发现整部戏里面,竟然没有一个老爷陈佐千的特写镜头,而且,整个人都很模糊,即便是近景的戏也没露脸,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思考了很久,易青觉得也许原因大概有这几点吧!
最有可能的就是为了显示权威。
电影中的老爷陈佐千,是陈家大院里最有权威的人物,也是顽固的封建势力的代表。
而在电影里却并没有显示这个掌握着别人生死荣辱的权威人物的表情,只有话语。
也许,权威,向来就是很强大的,可以左右很多人的命运。
权威,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是明确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在家、在社会、在生活中。
那么,在颂莲的那个时代,像老爷陈佐千的这种权威,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权威,而非陈佐千一人的权威。
用只听其声音,而形象模糊,恰好说明权威的强大的社会背景吧!
再有就是因为形容模糊,反而会更可怕。
只听声音,而不见其形容,只看他身边人对他的话语的反应,好像更能说明这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爷陈佐千没有特写,但看看他身边的下人就知道了。
一丝不苟挂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