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失守
夕阳如血,倾洒在战场之上,吴军如猛虎下山,凶猛攻城。登上城头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骁勇无比,势如破竹,彻底压制了南汉守军,硬生生撕破了城池的防线。
终于,贺州城失守了。
“杀啊,冲进城去!”呼喊声震天动地。
“杀进城了。”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
城门被撞得支离破碎,骑兵、步兵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地涌入城内,厮杀声瞬间在城内四处响起。
街巷之间,刀光剑影,血染战袍,守军不断溃败,无力抵挡这如潮水般的攻势。
潘美见到城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他迅速指挥大军攻入城内,势不可挡。
而城内的三万守军,失去了指挥将领,如同一盘散沙,溃不成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战斗在继续蔓延,吴军分兵去攻打其它城门。直到半夜时分,战斗声才逐渐停歇下来,吴军彻底掌控了这座城池。
由于苏宸事先下令不得扰民,所以即便吴军取得了胜利,他们也没有进行烧杀抢夺等恶劣行为。这让城内的南汉百姓松了一口气,对吴军的印象也悄然发生了好转。
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时代,每当官兵攻入一座城池,抢夺富人的财产、奸淫掳掠一番,几乎成了惯例,被视为对三军的奖赏。
历史上不乏此类记载,如宋军攻入蜀地,钱越军攻入南唐润州等,都伴随着数日的掠夺与恶行。特别是钱越军在润州城,竟将一万富户押入高塔内,放火烧塔,全部烧死,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然而,苏宸却并未放任这种行为。他提前发出严明的军令:“不得扰民、不得滥杀无辜、不得随意乱杀俘虏”,并派出巡逻队提前进入城内进行督查,以这种行之有效的姿态,坚决禁止吴军作恶。
不仅如此,苏宸还派人直接接收了城池内的钱粮和典籍等财物,作为军中的财产,并承诺会按功行赏。这一举措既保证了军纪的严明,又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
三军将士对苏宸的军令严格遵守,不敢有丝毫违背。
这不仅因为苏宸威名远扬,更因为他身为统帅,朝廷封王,其地位和权威无人敢挑战。在他的带领下,吴军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纪律和风貌,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赞誉。
当天夜里,苏宸率领中军在城外安营扎寨,并未急于进城。直至次日天明,他才率军入城,正式接收了贺州。
进城之后,苏宸即刻吩咐手下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同时痛斥南汉朝廷的昏庸无道。他对待俘虏亦是宽宏大量,向他们灌输吴军此次南征,实为搭救南汉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连串的举措,为吴军赢得了极佳的口碑,使得他们在百姓心中成为了正义之师。
“真想不到吴军竟有如此严明的军纪,丝毫不扰民,真是仁义之师啊!”
百姓们纷纷赞叹。更有人听闻吴国新朝廷推行的律法和政策十分英明,能够富国强兵、善待百姓,更是心生向往。
“我们归顺吴国也是极好的,至少能摆脱汉朝廷的苛政了。”
“是啊,我们的苛捐杂税比吴国多上好几倍,人家吴国才是真正的轻徭薄税呢!”
城内的百姓们逐渐放下心中的戒备,勇敢地走出家门。他们在街道路口看到告示后,纷纷议论起来。
这些消息在贺州城内迅速传开,百姓们变得欢呼雀跃。他们开始认为归顺吴国是一件大好事,之前的担忧和恐惧也随之烟消云散。
苏宸携数位将领巡街之际,目睹众多当地百姓欣然出行,街道上洋溢着欢声笑语。他转身对身旁的将领们语重心长地说道:“我等虽身处乱世,战争频发,人命时常如草芥般脆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麻木不仁。我们应向阳而生,心怀慈悲,秉持仁义之心。唯有如此,我们所行之事方能得天独厚,更具深远意义!”
诸将闻言,纷纷点头,凝神倾听苏宸的教诲。
苏宸深知,要打造一支正义之师,首要之务便是为将士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志向。唯有如此,军队方能正气凛然,不傲慢无礼,不戾气过重,更非乌合之众。
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终将伤人伤己,甚至危及统帅与朝廷。
随后,苏宸率领将领们前往俘虏营地,亲自赦免那些被俘的士兵,并向他们宣扬吴军的政策与初衷——救民于水火之中。他承诺,若俘虏士兵愿意加入吴军,便可就地整编,建立功勋,报效新朝廷;若不愿效力者,亦可遣散回家乡,并分发干粮与盘缠以资助其归途。
此言一出,众多南汉降军士兵纷纷表示愿意留下,其人数竟占据了六成之多。
然而,对于被俘的将领与都虞侯,苏宸并未轻易赦免。他深知,一位将领的影响力与对抗力远胜于普通士兵。因此,在拉拢降将时,他更为用心谨慎。对于那些拒绝投靠的南汉将领,他则命人继续关押,待战争结束后再做妥善处理。
“我等愿意加入吴军,共谋大业!”几位都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