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御驾亲征(1 / 2)

小说:庶子夺唐 作者:江谨言

就事论事而言,如果真的要究前隋辽东之败的话,一非将之罪,二非兵之过,最大的原因就出在杨广这个皇帝的身上。

杨广犯的错误很明显,但也很致命,无非也就是两处,其一:辽东区区边陲小国,竟动百万之师征伐,算上配合的民夫更超四百万,大军调动前后联营绵延一千余里,虽创前古未有之绩,但也给粮草供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其二,以外行管内行,隋军阵中来护儿、周法尚、于仲文俱为名将,但隋炀帝却下令众将不得擅断,一应调兵之举均需杨广亲自过批,以致延误战机,生生拖到了断粮,惨败辽东。

李靖和李世民的话都一语中的,看出了隋炀帝之败的根本所在,但李世民接下来说的却如平地惊雷,炸开了整个朝堂。

若只以统帅之才而论,李世民绝对堪称当世名帅,用兵之能可比肩李靖,平一个高句丽自然不在话下,但李世民不是将,是君,区区一个高句丽哪有叫李世民御驾亲征的必要。

皇帝御驾亲征,其中的风险不言自喻,一时间众臣的注意力已经不在东征与否上面了,而是李世民御驾亲征一事。

李世民出身行伍,年轻时大唐统一天下,李世民也是率军四处征伐,鲜尝败绩,但那时李世民年轻,而且还不是皇帝,自然可以,但现在李世民居天下之重,又岂能冒此等风险,哪怕面对的是区区一个高句丽,但沙场无情,瞬息万变,谁都没个准数的。

李世民之言才出,杜如晦当先劝道:“辽东狂肆?或可一征?但是陛下御驾亲征之事万万不可,陛下身肩天下之重?岂能轻置于险地?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国不可一日无君,望陛下收回成命。”

有了杜如晦开头?朝中群臣也纷纷出列,一时间朝中拜倒了一片?俱是劝阻李世民不可御驾亲征的。

李世民看着拜在殿下的群臣?道:“区区一个高句丽,何至于是险地?”

杜如晦道:“沙场之中,流矢无眼,哪有什么万无一失的?正所谓君子尚不立危墙?况乎我大唐天子,天下不可无君,万事还需陛下定夺,陛下岂能不镇京中。”

其实对于此次御驾亲征之事,李世民是早有打算的?可不是临时兴起,一时决断的。

自打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为帝后,他便不曾再亲临战阵。但李世民终究是行伍出身?马上皇帝,看着大唐外战连捷?时常也梦回沙场?心中也难免发痒?想要一试往昔的风采。

今年的李世民已经年近五旬,近来身子骨觉着越发地不比从前,若是此次他不能御驾亲征,只怕以后也再无机会了,此番高句丽作乱,也和了李世民的心意。

而且李世民昔年马上平天下,常冲杀于战阵,又怎会不知沙场之险,他以往不敢御驾亲征是因为太子还不成熟,还不能独当大任。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太子李恪已经成熟,无论军务还是朝务都可处置得当,朝中百官也无可指摘,就算李世民即刻传位,李世民也相信李恪能够应付地来,这就给了李世民御驾亲征的底气。

李世民道:“这有何妨,就算朕不在长安,还有太子监国,此次朕亲征高句丽,正可给太子一个历练的机会,有何不妥。”

李世民说出了这般话来,如果群臣再反驳此事,就不止是阻挠李世民了,也是对太子李恪的质疑。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李恪也需得站出来说话了,要么是顺着李世民的话,支持李世民东征,自己在东宫显德殿监国,要么就是和群臣站在一起,和李世民作对,力劝李世民息了御驾亲征之念。

支持御驾亲征,固然是顺着李世民说话,但万一李世民真的有什么不测,李恪又该如何自处,而若是顺着群臣说话,李世民便会不悦,实在也叫李恪为难。

两相为难之下,李恪思虑了片刻,而后才出列道:“启禀父皇,儿臣有事禀奏。”

李恪一出列,众人都纷纷看向了李恪,李世民也看着李恪,道:“有何事,太子但说无妨。”

李恪俯身道:“父皇御驾亲征,乃是圣意,儿臣不敢阻挠。”

李恪之言才出口,李世民只当李恪也赞同此事,脸上也慢慢地露出了笑意,与此同时地,群臣的脸上则多了几分担忧。

但李恪的话显然还没有说完,就在李恪第一句话出口后,紧接着又道:“但俗语有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皇挂帅,儿臣岂能安坐后方,儿臣自问也算识兵,愿为父皇先锋,请军三万,为父皇开山断水,誓破高句丽。”

李恪所言听着是没有劝阻李世民的意思,但实际上就是在力阻此事,皇帝出征,若是太子再为先锋,那国中还有谁人能够坐镇,这不是乱了套了吗。

殿中群臣一会儿看了看李恪,又看了看李世民,其中的意思也无非就是在告诉李世民:看见了吧,被陛下你这么一撺掇,太子也技痒,想要出征了,这可怎么收场。

“胡闹!”

李世民闻言,呵斥了李恪一声,而后道:“天子出征,你身为国储便该坐镇国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