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薛仁贵三箭破敌,击退了所夫孙部,来自泊灼城的三万援军也退军还城了,这也就意味着平壤城失去了最后一处外援,彻底沦为一座孤城。
在所夫孙败后,薛仁贵继续回师围城,时不时地攻城,平壤城开始逐渐陷入危机。
但平壤城城高池深,也是高句丽第一重镇,只凭一个安东都护府的兵马自然还不足以强攻下平壤,但薛仁贵的作用已经达到了。
唐军三路大军,奇正相辅,就在薛仁贵大军围城,封锁整个平壤的这段时间,南北两路大军尽数告捷,尤其是苏定方已经破了汉城,取了杨岳城和冬忽城,在五月末赶到了平壤城下,随苏定方而来的是两万余唐军精锐,还有三万余新罗军。
苏定方的速度极快,李绩的也不慢,李绩破了大行城和豆方娄的八万大军,一路南下,攻城拔寨,终于也在六月之初领军四万到了平壤城,至此除去分守各地的人马,大唐三路人马,十万精锐已经尽数汇集于平壤城下,将强取平壤。
龙朔二年,六月初,平壤城下。
自打年初,唐军三路攻高句丽至今,唐军攻城略地,不过短短数月,整个高句丽上下除了国都平壤外,俱已为唐所有,平壤已是一座孤城。
不过平壤城虽是孤城,再无外援,但平壤毕竟是高句丽的国都,尤其是在高句丽和大唐交恶后,渊盖苏文为了防备今日的最坏局面,就已经开始加筑高句丽城墙,并于城中囤积粮草,高句丽城中的粮草足够城中军民两载之需,守城更是足够了。
而且平壤城中的士卒虽只有两万,但城中百姓却还有三十余万之多,渊盖苏文在苏定方大军赶至后自知作战退敌无望,便在城中大肆征军,不过短短十余日,便就强征得大军十万余,以守城之用。
这十万余大军中多是被临时征诏而来的百姓,他们训练无素,若是出城和唐军精锐作战,自然是一碰就散,但在城中士卒的压迫之下拿来守城倒也可堪一用。
李绩是六月初到的平壤城,到了平壤城下后唐军便开始强攻,但平壤作为国都也不是大行城可以比拟的,唐军攻城数日,也死伤千余人,但却始终没有什么好的成效。
又是一日李绩亲自前往督战攻城回营,回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了苏定方和薛仁贵,来帐中议事。
“想不到高句丽军守备如此严密,如今我军攻城已是五日,死伤不少,却还不得寸进。”李绩当先开口,对苏定方和薛仁贵道。
作为军中主将,不止是李绩,苏定方和薛仁贵都曾亲自前往城下督战,他们都很清楚眼下高句丽军守城的决心,想要攻下平壤绝非易事。
苏定方道:“高句丽人死守,想要取城不易,但现在已是夏末,眼看着就快要入秋了,再这么拖下去,一旦到了九月还不能破城,今岁便再难有机会了。”
平壤在北,气候冷地也早,一般在九月时便会开始降雪,一旦高句丽人守住了城,将战事拖进了九月,倒是城内外大雪,唐军难以适应如此严寒,就不得不如当年李世民那边无奈退兵,这等于又是给了高句丽人喘息的时间。
薛仁贵当即道:“绝不能将战事拖进入冬,此番陛下倾国东征,就是意在灭国,若是不能在今岁破城,此前我等所为便都会成空,又如何对得起陛下的信重。”
李绩听着薛仁贵的话,问道:“仁贵可有破敌之策?”
薛仁贵回道:“如若不成,便由末将亲自领辽东人马登城强攻,也许便可破城。”
薛仁贵骁勇,冠绝天下,薛仁贵麾下辽东儿郎也俱是精锐,若是由薛仁贵亲自登城强攻确实更多几分胜算,但这对李绩而言却不是法子。
薛仁贵是李恪亲卫出身的心腹爱将,李恪对他极是器重,而攻城又是极危险的事情,若是薛仁贵的性命丢在了平壤城下,这要他如何去跟李恪交代?
李绩当即否决道:“不可,你是军中主将,岂能行如此险事,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苏定方也道:“大帅说的是,主将登城确实于理不和,更何况眼下时候还早,咱们也不是没有时日的。”
李绩道:“定方说的是,我在今日攻城时也想到了一事,也是特地请了你们前来商议。”
苏定方道:“大帅但请吩咐。”
李绩道:“高句丽城高池深,欲强取固然不易,但自古万乘之国,多亡于宫墙之内,咱们想从外破其城固是难事,但要从里面破城,也未尝不可。”
李绩之言一出,苏定方就猜到了李绩的意思,苏定方问道:“大帅是想借助高句丽君臣失和之事做文章?”
李绩道:“不错,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和高藏王有杀兄之仇,而且架空高藏王多年,他们君臣间必定矛盾极多,若是能激化他们君臣矛盾,叫平壤城自内而乱,便是我们破城的良机。”
渊盖苏文虽然手握兵权,权倾朝野,但高藏王一脉毕竟掌高句丽王权数百年,无论在朝中、军中还是在民间都极有人望,哪怕是野心勃勃的渊盖苏文也只敢擅政,而不敢轻易地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