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到济宁(1 / 3)

小说:回到明朝做昏君 作者:纣胄

在朱由校看来,生活在孔子老家的附近,那应该会被孔家人好生的照顾。

毕竟在孔子的思想之中,无论是仁,还是有教无类,那都应该能让周围的人得到很好的生活,甚至围绕着曲阜形成一个文教胜地。这里可能是读书人最多的地方,是国家科举比较兴旺的地方。

可事实却不是这个样,而是恰恰相反。山东百姓的生活很差,山东的读书人也没有那么有名。

孔子的有教无类早就被孔家人给扔到一边去了,何况孔家人自己的学问也不怎么样,如果让他们去读书,让他们去科举,恐怕干的还不如普通的百姓。

藩王吃干饭不干事,被视为国家蛀虫。这一点朱由校也承认。

但是孔家也一样不干事,一样干的和藩王一样的事情,同样应该也是国家蛀虫。

甚至在朱由校看来,衍圣公府的危害更大。原因也很简单,这家是当牌位供着的,说话有人听,而藩王的话可不一定有人听。

这一次自己到山东来,为的就是眼前的衍圣公府。想要在思想上有所作为,这座大山就不能不搬开。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便去了灾民所在的德州北城,给灾民带去了圣旨,同时露露脸,把带来的粮食发下去,颁布了赈灾的圣旨,同时告诉灾民,自己这个皇帝在,而且也会留下官员看着。

如果他们有什么冤屈,或者地方官员赈灾不利,他们可以到皇帝留下来的官员那里去告状,那些监督的官员会把事情告诉自己。

灾民的反应很激烈,叩谢之声不绝于耳。

不过朱由校也知道,这其实是早就安排好的。自己到来的消息昨天就已经透出去了,干这个事的就是德州知府刘茂。

为了让灾民能够真心实意的发出欢呼,刘茂把皇帝的政策让衙役抬着大锣在灾民之中来回说了好几次,可以说是尽心尽力。

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朱由校一点也不意外。

对于刘茂的做法,朱由校自然没说什么,打心眼里也不反感。原因很简单,这是在为自己这个皇帝进行宣传,为自己的政策进行宣传,是好事情。

朱由校不可能自己走下去宣传,更不可能到灾民中间去,所以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

在这个没有媒体报道的年代,在这个百姓都不怎么识字的年代,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

朱由校相信很快就能扩散出去。毕竟读书人也来了不少,还给朱由校写了不少拍马屁的文章。

同时德州的士绅也来了,跟着一起捐了一些粮食和物品,拍了一下自己这个皇帝的马屁,彰显了一下德州的文教。

对于这些人的行为,朱由校还是给予肯定的,当然,也仅此而已。

忙完了这些事情之后,朱由校便上了船,继续南下。

这一次朱由校的目标就是济州府,也是这一次地震的中心。

济宁府,以济水得名。济宁济宁,便是济水安宁之意。

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

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这首诗便是形容济水的。有了京杭运河之后,济州府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算得上是南北航运的要地。

北宋以后,济水畅通,漕运大兴,设在巨野的济州就成了京东西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施耐庵《水浒传》中所说的济州,就是今天的巨野县城。港汊纵横、莲苇绵蔓、水天一色、地势险要的大野泽历来是农民起义聚众起事的地方。

朱由校站在船头上,眺望着两岸的水色,心情却变得凝重了起来,没了出京时的悠闲,也没有了在德州之时的紧迫。

打定主意要做的事情,那就必定要做到。

徐光启来到朱由校的身后,轻声的说道:“陛下,天要凉了,是不是进船舱去?别染了风寒。”

对于朱由校的身体,徐光启是真的看重和担心。如果陛下这一次出来身体有了什么问题,那自己可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现在朝堂之上虽然看起来稳定,那也是因为陛下在执掌。如果陛下有个三长两短,大明就真的要大乱了。

朱由校回头看了一眼徐光启,没有接他的话,而是笑着问道:“白天的时候爱卿似乎是有话说,只不过人多,爱卿没有说出来。现在周围没有其他人了,爱卿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启禀陛下,山东大灾,百姓流离失所,臣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陛下爱民如子,赈灾举措得当,实在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徐光启连忙躬身说道,语气诚挚,感情热烈。

朱由校转头看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你第一次见朕的时候,那可是说了一大堆的实话,也没见你如此拍朕的马屁。怎么相处久了,突然就喜欢拍马屁了?”

“臣说的全都是心里话,也都是实话。”徐光启面容严肃的说道。

“行了,这个环节跳过,说说你真正想说的话吧。朱由校看着徐光启说道:“咱们君臣就不用绕弯子了。”

“是,陛下。”徐光启连忙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