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福想了想:“法子倒还有一个,只是有些麻烦,不是一会半会能办下来的。”
“只要把这地搞到手,多等些日子我也乐意。”吴南海说,只要在秋天前办妥就是。
“那您就等我的消息吧。”张有福向吴南海要了二百多两银子,然后就在县城附近的几大田洋转悠,花了十多天设法买了七十亩水田,然后拿着地契就换回了这块地。
看到这个结果,农委会众人哭笑不得。要说几次谈判的时候穿越集团开出的价码也有二百两银子了,他不要银子的话,农委会还提出可以用实物来换购,价值也不在这之下,全部都给这老头子否决了,怎么拿地契一换他就肯了?
“他还不是就为了想当地主吗,现在送他个地主当当自然就肯了。”张有福洋洋得意。
“我们不是肯出钱吗?拿钱买地不是一样。”
“蛮子没见过世面,害怕被骗而已。”张有福藐视的说――城乡差别还是蛮严重的。
“原来是这样。”吴南海点点头,看来这破落户能够长期在县里拉纤混吃喝还是有他的所长的。
“这传统农民的习性啊,真是让人无法理解。”叶雨茗当时就发了这样的感慨。
“过去的农民没见过世面,没有文化,经常被人欺骗,戒备心强是正常的。所以说农村工作不好做啊。”
照张有福看来,更难以理解的倒是这群“髡贼”――他们即有力又有势,直接强占了土地那地主也不敢怎么样,就算是县衙门,也绝不会为了这么个穷光蛋去得罪髡贼们。
这种手段,简单说起来是收买人心,但是张有福想这事似乎又不是这么简单。
这块花了很大心思和代价买来的土地在农庄的南面,文澜河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回水区,形成一大片的浅滩,有大量的芦苇。土地平坦,附近有小片起伏的丘陵地,取水也方便,吴南海和杨宝贵踏勘了之后觉得这里做正式的养殖场比较合适。
新的养殖场设有设有家畜、家禽二个养殖场。吴南海很喜欢来这里,不仅是工作关系,而且每次到这里来都有极大的成就感。特别是环岛航行结束之后,获取物产资源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博铺开启了前往昌化、榆林两地的定期船航班。从昌化运来了大量的牛羊,使得种群的数量迅速扩大。大家最喜爱的肉类――猪群的数量也扩大了。按照他的估计,到明年至少能够在穿越者中恢复到21世纪宇宙大国的国民的人均吃肉标准。
吴南海先去了马圈,杨宝贵最近正在向尼克学骑马――他觉得在土路上自行车屁股颠簸的太疼,座椅又咯得会阴疼。
“我可不想因为骑自行车闹得前列腺出问题,我是有老婆的人。”杨宝贵就这样去学了骑马,准备以后出门就骑马了。尼克答应他出门的时候可以骑一匹滇马,作为他为马看病的酬谢。
吴南海这会去找他的时候,尼克却告诉他杨宝贵已经去家禽场去监修孵坊了。
这座大型的孵坊是配合天地会的家禽推广计划修建的。人工孵蛋在中国出现很早,明代已经非常普及了,不算什么全新的穿越科技。不过在临高人工孵蛋却不流行,鸡鸭鹅虽然都是本地常见的家禽,但是养殖规模不大,对这方面也没有任何的需求。
土法的人工孵蛋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北方的炕孵法和华东的缸孵法。吴南海不是学养殖出身,这事情还是要求教杨宝贵,他过去常下乡为养殖户服务,见识很多。
他建议还是采用北方的炕孵法,这种方法设备简单,孵化量大,非常适合大规模的养殖需求。技术熟练的话,孵化率在80~90%之间,和现代化的电孵法不相上下。一个普通的七火洞炕孵法作坊,一次可以入鸡蛋二千六百枚,每月可以孵化鸡蛋一万五千只之多,即使要扩建也相当简单,几乎不需要任何现代化设备和物资――比起烧制砖土坯砖的保温性更适合孵坊使用。
吴南海来到工地的时候看到杨宝贵正在工地上指导,这座新建的孵坊做了稍许的改进,有了瓦屋面和砖包砌的外墙――毕竟在临高这地方,纯土坯房是存在不了多久的。
“总觉得有些浪费了。”吴南海看着这座施工中的简陋小房子。他很发愁上哪里去找每次二千六百枚精蛋。因为鸡蛋少,精蛋的胚胎保存期又很短暂,所以收集到的精蛋都是给母鸡自然孵化的。
“不会浪费的。雨季总免不了要做烘干工作,这个孵坊也可以客串烘干室么。”
杨宝贵劝他不必担心:“第一批正在育雏的大概可以提供二百只。够二十个小农户养了。慢慢的批量就会大起来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想我们刚搬到这里来的时候才几只鸡?现在都有上百只了。增长率可是百分之几千。再这么发动群众一搞,到年底说不定还得扩建。”
“带我去看看鸡舍吧。”
“好。我先关照他们几句。”杨宝贵看了下工地上的情况,最要紧的火炕烟道已经基本完工了――这个部分最要紧,盘得好的火炕,节省燃料,传热快。盘得糟糕的,不爱热还会倒烟。也是一种专门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