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不管是从统一调度来讲,还是从地理情况上来看,都和西域诸国有着天壤之别,这也正是房玄龄等人所担心的问题,有着六十万常备军的高句丽,和只有几千上万人的西域孰强孰弱不问可知。
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能改变李二东征的信念,前一次那份写着‘免谈’的国书一直摆在他的案头,时刻提醒他高句丽的可恶与无礼,同时也在提醒着他不要放松与懈怠。
“陛下,亲征高句丽的事情,臣以为尚需认真考虑,不能意气用事!”魏征可不是一个惯皇帝毛病的人,直接点明李二的真实意图。
意气用事分明就是指老头子嫉妒李承乾打下大半个西域的功绩,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非要发起东征的行为。
李承乾默默注视着几个大佬的反应,心中对老魏那是佩服万份。
这种直接戳皇帝心窝子的话可不是谁都敢说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人不管是谁,和李二的关系都要比他魏黑子要近得多,但是这种话却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来,也只有魏黑子这个傻大胆才有这样的气魄。
当然,戳李二心窝子的工作老魏实际上也不想干,这特么就像是站在悬崖边上跳舞,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可是老魏也没有办法,谁让他当初给李二留下的印像就是一个耿直的谏臣形象呢,若是现在再来拍老李的马屁,弄不好一个没拍好,反而会把自己拍进去,还不如就这样一直耿直下去,让李二对他没有办法来的好。
“你们也认为朕是在意气用事么?”李二并没有被魏黑子的指责所影响,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他现在需要知道的是这几个自己倚重的臣子真实的想法。
“陛下,现在征高句丽的确不是最好的时机,不是咱们打过他,而是就算打下来了,也没办法去治理,到最后只能便宜新罗与百济两国。”房玄龄顿了顿继续说道:“陛下,我们大唐只有这几百万户人口,现在河套地区与西域都需要开发,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哪里还有人去管理高句丽?”
“是啊陛下,我们总不能消耗国力,只为了取回前朝将士遗骨啊,那样完全就是得不偿失,根本没有必要的事情,远不如等将来河套地区和西域都稳定了,然后再彻底拿下高句丽来的直接。”杜如晦也在一边趁机发言,很明显他也并不赞同现在去征高句丽。
不过此时这些说法才是征讨高句丽的需要面对的真正困难,并不是像朝堂上说的那样,为能不能打得过而争论。
“承乾,你怎么说。”李二似乎铁了心要征伐高句丽,任凭房、杜二人怎么劲说,依旧不为所动,反而把目光转向了李承乾。
“父皇,儿臣认为可以采用土地置换的方式来开发高句丽,但现在的问题是高句丽的那些本地人怎么办,他们并不会那么老实,如何解决他们与大唐百姓相处的问题才是关键。”李承乾想起自己好像不知道从哪本书上看到过土地置换这样的说法,所以自然而然的便说了出来。
“土地置换?殿下的意思是迁民入辽东?”房玄龄几乎是在瞬间便领悟了李承乾的意思,连声追问道。
能到老头子书房里参与会议的,没有哪一个是傻子,也没有谁的反应会比别人慢,房玄龄能领悟的事情,其他人自然也都能想到。
所以在短短的一瞬间,十余双眼睛全都盯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是的,迁民入辽东,我们可以采用一比二或者一比三的比例来置换土地,二十亩大唐的田产可以换取六十亩辽东的田产,另外还会赠送耕牛、种子等物,若是可以的话,我们还可以免几年的赋税,这样一来估计会有很多百姓会迁居到辽东那边。”李承乾缓缓的说着,一边说一边想,慢慢的理出了一条思路来。
老头子赞许的对李承乾点点头,对自己把这个混小子从宗正寺放出来的举动感到十分满意::“不错,这个办法不错,看来朕还是有些识人之明的。玄龄、克明,你们好好商量一下这个问题的细节,过几天给朕递个折子上来。”
敢情老李的赞许并不是因为李承乾的主意好,而是赞许自己的主意好,如果不是自己把他放出来,这小子怎么可能有机会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
而李承乾又能说什么呢?老头子已经把话说到这里了,他总不能跑出去拆老头子的台,非说是自己的主意妙吧,只能希望公道在人心,盼着长孙无忌等人心里能够有个公正的评价吧。
但事实证明,李承乾明显是想多了,有了解决事情的办法之后,一群老头子哪里还会管他一个小年轻,早就凑到一起研究起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来理会他。
李承乾再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弃如敝履’,很受伤的从老头子书房被赶出来之后,晃悠着去往老妈的居所,一是去看看许久未见的老妈,二是打算去寻找一些安慰。
“乾儿,为何没有去你父皇那里议事,却跑到本宫这里?”见过礼,打过招呼,李承乾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长孙来了一个二次伤害。
“母后,父皇他们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