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恭出了帐篷,寇季也没闲着,速速派人去催促折家军赶路。
折家所居的府州,距离屈野川并不远,可寇季的文书已经送去了几日了,折家军还没有动静。
寇季有必要催一催。
寇季文书送出去的当天傍晚,一支兵马出现在了屈野川外。
寇季听手下禀报说是折家军,立马出了帐篷前去查看。
一行人簇拥着寇季,出现在了屈野川外的官道上,就看到一支军容军纪,比禁军还要整齐三分的兵马,缓缓沿着官道走来。
领兵的人,着一身火红的盔甲,隔着老远,寇季没看清面容。
临近以后,寇季才看清了那火红的盔甲下笼罩的面容,看到那熟悉的面容的时候,寇季都惊了。
不止寇季惊了,同行的人也惊了。
“老太君?!”
寇季一脸愕然的嘟囔了一句,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去。
到了马前,从马倌手里接过了马缰绳,牵着马,盯着马背上的杨家老太君,愕然的道:“老太君,怎么是您领兵?”
杨家老太君面容肃穆,看不出喜怒,面对寇季的问话,她提着一杆花枪的手,横在了胸前,对寇季抱了抱拳。
“折家,折赛花,率折家军,奉命而来,请寇经略示下……”
寇季缓缓回神,盯着马背上的杨家老太君,神色复杂的道:“老太君……”
寇季的话还没说完,杨家老太君微微摇了摇头,盯着寇季沉声道:“礼不可废……”
寇季叹了一口气,不再多问,将马缰绳重新交给了马倌,对着杨家老太君,以及她身后的折家军将士们高声喊道:“军中文书、监军、参赞,查点人数,查点军备,确认无误后,即可入营。入营以后,军中上上下下,皆以军纪约束,有违反军纪者,军法无情!”
“喏!”
杨家老太君率领着折家军,齐齐对寇季一礼。
暂时被寇季征调为军中参赞的文昌学馆的学生立马上前,清点人数,清点军备。
一切确认无误后,寇季领着他们赶往了早已扎好的大营。
路上。
高处恭鬼使神差的出现在了寇季身边,神色凝重的低声对寇季道:“人数太少……”
寇季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他也是领过兵的人,杨家老太君率领着多少折家军,他扫了几眼,心里大概就有了个数字。
高处恭见寇季不说话,在一旁焦急的道:“只有五千人马!只有五千人马!敌人很有可能是五万,甚至十万。五千人马能干什么?”
寇季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我们还有晋宁军,还有绥德军和龙州守军……”
高处恭听到这话就怒了,“一帮子连床弩和重弩都没有的杂军,你指望他们抵挡五万,甚至十万的辽国精锐?”
高处恭带惯了禁军,自然看不上厢军。
厢军在高处恭眼里,就是一群配备了简单军备的民夫。
上了战场,敲敲边鼓还行,指望他们当主力,对付敌人?
根本不行。
寇季橫了高处恭一眼,道:“他们没有,我有。你有什么话,别在这说,一会儿回到了帐篷里再说。”
高处恭咬了咬牙,没有再开口。
一行人入营以后。
寇季吩咐着文昌学馆的学生,带领着折家军归营,他自己带着高处恭、杨家老太君,进了自己的中军大帐。
一进帐篷,高处恭就忍不住了,他开口嚷嚷道:“只有五千兵马?能做什么?辽人可是有五万,甚至十万精锐。”
寇季瞪了高处恭一眼,“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高处恭重重的冷哼了一声。
寇季目光放在了杨家老太君身上。
杨家老太君摘下了头盔,神情略微有些苦涩的对寇季道:“寇小子,老身对不住你。”
寇季没有急着追问杨家老太君为何只带了五千人过来。
他先请杨家老太君坐下,吩咐仆人帮杨家老太君卸了盔甲,穿戴上了一身宽敞的衣服以后,才开始聊起了兵马的问题。
杨家老太君收拾妥当,重新坐定以后,寇季才忍不住开口问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杨家老太君哀叹了一声,道:“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此话果然不假。老身到了府州,吊唁了老身的侄儿以后,就准备率领着留守府州的折家军,赶过来跟你们汇合。
可老身那侄孙儿,不听老身劝诫,非要率领着折家军去保德抵御辽人。
老身和他意见相左,就请了一帮子折家军中的将校商讨此事。
折家军中的将校,一部分的老人,听老身的,愿意跟老身过来跟你们汇合。
另一部分年轻的,则听老身那个侄孙儿的,赞成领兵北上,去保德会一会辽人。
最终,留守在府州的折家军一分为二。
老身领着一部分,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