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曰本,“大河”一词来源自一个法文单词,大概意思指的是“历史滚滚如洪流”,而且是先有的大河小说,然后才有的大河剧,但大河小说不是单指历史小说,大河剧也不是单指古装剧。
大河小说往往是通过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来诠释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有着某个独特的历史解读视角,而且对历史考证有一定要求——也就是说,历史小说未必是大河小说,大河小说应该是以某人的经历来反映历史环境,像是《三国演义》就该算大河小说,但没特定主角的《隋唐演义》却不算。
而演化成大河剧的话,大河剧该算古装剧中的一个分支,但它要求时代背景基本属实,细节也要经得起考证,架空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允许的——在曰本,大河剧有教育国民历史知识的义务,是被当成半部史书来看的,胡编乱造肯定不行。
这玩意儿是nhk先搞出来的,nhk就喜欢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从六十年代拍了第一部大河剧开始,一直到了现在,一周一集,从未间断,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哪怕是nhk本部失火被烧了一大半都没能让它停止制作。
这种长久的坚持也让大河剧这名字深入人心,甚至在曰本,只有nhk拍的这种剧才能被称为“大河剧”,别的电视台制作的只敢叫一声“大时代剧”——时代背景真实可考,时代细节真实可考,只有人物真实可考之余才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
终归还是电视剧嘛,完全符合史实也不可能,那也没人能做到,只能说尽量,全做到了那就该改名叫“历史纪录片”了。
至于大河剧的成绩,收视率总体是逐年下降,九十年代好一点的在20%多,差一点的就是挨刀货,只有10%左右——nhk不太在乎收视率,收视率不好也会播完,从没有大河剧挨刀的先例。
但是,大河剧(大时代剧)x格很高,有着一群中老年精英观众群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拍大河剧是一项文化工程,是在表现曰本的民族文化传统、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参与这种剧的制作本身其实就能算是一种荣誉了,而且除了这些虚名,也有实际好处。
上可以拿科学文教省、旅游管理局等机构的官方补助,中可以得到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等文化界人士的全力支持,下可以聚拢演员的心——有时候很多人都愿意低薪或是免费为这种剧提供咨询服务,视为为文化事业做贡献,而参加这种历史正剧的演出,对提高演员的x格帮助极大,而放在电视台来说,拍这种剧,实际上就是在提高电视台的整体格调。
关东联合电视台做为一个想挤身顶尖电视台行列的新兴电视台来说,想提升一下格调可以理解——你们看啊,我们为文化事业做贡献了,我们也不是只认钱的商业机构,我们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你们得夸我们啊!
一夸,影响力就出来了,大概就是这种意思,千原凛人能明白,但这事对他来说,有些过于吃力不讨好。
他对这个世界的历史很陌生,或者该说对这个世界中的历史人物很陌生,历史大走向没变,时间也只是微微有些错乱,但人全变了,他要拍这种剧并没有现成的剧本——他把猴子拖出来,拍一部《太阁立志传》肯定没问题,但这世界上的人又不认识木下藤吉郎,真拍出来那就成了架空作品了,不算大河剧。
当然,也不是说不能研究研究历史人物写写新剧本,他也历练了两年了,现在再把他踢回2019年,他绝对也是电视制作行业的一把好手,起码也是个合格的编剧,但让他去做“大河剧”肯定要占用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浪费了他的穿越红利,极不划算——有这时间和精力,他再变现几部穿越红利不好吗?
他在那里沉吟了片刻,直接摇头道:“抱歉了,志贺局长,这不是我擅长的范围,开这种新剧怕是不行。”
他直接的拒绝让志贺步微微有些惊讶,千原凛人自从加入关东联合以来,一直表现的相当配合,虽然有点半独立军阀的性质,但只要别妨碍他拍剧,他一般很好相处,从不主动生事,反倒是看起来很低调的村上伊织贪心比较足,经常拐弯抹脚要这要那,恨不能把制作局库房的地板砖也撬下来搬走。
千原凛人在配合度上一直相对比较高,志贺步不由也沉吟起来,拿不准他为什么连试一下都不肯——这对他又没损害,帮电视台提升格调的同时,拍这种历史正剧也能帮他脸上添光彩,明明是双方都有好处的事。
他一时想不明白,但也不敢强迫千原凛人,所谓艺高人胆大,千原凛人就是标准的艺高,那自然胆子就特别肥,真惹毛了他,用屁股想都知道会引起强烈反弹——别看他现在对着四大连踢带踹,四大恨得他牙痒痒,但他哪天真说一声要改投四大,哪怕是东京放送teb或是朝月这两个被他揍得最狠的,只要没疯肯定要列队欢迎他过去。
志贺步就在那里沉默了一会儿,拿出一个雪茄头点上了,吸了一口就按灭了,无奈说道:“千原老师,这项目是落在我身上执行的,也就是台里要求制作局要完成的任务。”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