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水泥(1 / 2)

马致德一家在正月抵达京师,旋即在下马桥农庄北侧,也就是在钟山山脚下,选出了一处适合建窑的地方。

但是礼部官员认为窑洞距离皇室陵寝太近,有损风水,所以不允许在山脚下动土。

朱瞻基也觉得自己疏忽了这一点,不管怎么说,他首先要做的维护皇室的威严,所以让马致德重新选址。

马致德在内侍的带领下,又重新看了几个地方,最后在方山脚下重新挑选了一处适合建窑的地方。

这里位于秦淮河的上游,虽然距离京城有点远,但是却交通便利,划船就能直达皇宫。

朱瞻基在二月的时候,也亲自来看了一眼。发觉这里实在比钟山更为合适,因为这里还有一片不大的石英矿。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石头成分复杂,不仅有大片的石灰岩,更有硅酸钙成分的泥灰岩。

烧制水泥,特别是最初级的硅酸盐水泥,这种石头的需求很大。而且这里远离京城,也不至于在附近造成太大的污染。

在建窑之初,朱瞻基就给了马迪一个任务,要求他用这种泥灰岩烧制成粉,然后与石灰岩烧制成粉,组成一种新的凝结粉末。

马迪现在对朱瞻基崇拜之极,虽然朱瞻基并没有教他太多的学问,但是朱瞻基纵使能提出一些让他从来没有想过,却引人深思的问题。

比如他们生活在一个球上,但是头朝下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不会掉下去?为什么会有潮涨潮落?天为什么会下雨,刮风,打雷?

马迪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但是太孙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他却一个也不知道为什么。

这也勾起了他内心的强烈疑惑,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搞清楚这些事,他的人生意义仿佛都是为了这些。

而在幼军这个封闭又宽松的环境里,他一边接受着严格的教育,一边又能为所欲为地跟着伯父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

在这个环境里,他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生活的无比充实。

他对朱瞻基的命令执行不误,而马致德就更没有半点质疑了。

如果一开始他还有些担心,但是现在太孙殿下已经明言要娶了自己的女儿,他就宁愿为太孙抛头颅洒热血。

不提成为贵戚之后的名望了,有了这个身份,他们马家最少要兴旺三代以上。

这个时候,不管朱瞻基要他做什么,他都会用心来做。

二月底,在工匠们夜以继日的开工下,八座窑洞一并排地兴建于方山北麓。

这八座窑洞形状功能各有不同,只有两座是为了烧制琉璃的,其他的窑洞,将会分别烧制青砖,炼焦,烧瓷,还有一座是按照朱瞻基的指示建造成的竖窑。

这种竖窑跟炼铁的窑差不多,有一条专门的通风管道,可以向里面通过水排鼓风。

据说这是太孙在古书看到的烧制钒土的窑,用耐火土建好窑洞之后,能将火温升高到可以炼铁的程度。

用这种高温,任何石头都能烧成粉末。

即便有人不以为然,但是这是太孙的命令,所以所有人还是按照工部建窑的严格要求,修建了这样一座窑洞。

在现代,有了先进的工业设备,有了回转窑,烧制水泥非常简单了。

但是这个时代,没有碎石机,只能靠人力粉碎。所以两磨一烧的水泥制造程序,必须要多加上一道烧制的程序,才能节省更多的人力。

二月底窑洞建成,但是还要等阴干和烘干,加上春季多雨,所以一直到三月初十,这座石窑才算能进行第一次的试验。

一窑被敲的半碎的石头足有数万斤,在被高温烘烤一天以后,就变得脆了许多。

这个时候,窑洞熄火,这些石头又被运了出来,用人力和石磨将它们研磨成粉。

这个时候,再按照朱瞻基拿出来的烧制方略,加入少量黏土和石灰粉后,再放进窑洞高温烧制。

再次出窑,冷却后将这些灰粉再次研磨,这些石粉就变的细腻无比了。

众人都满怀期待,将这些泥粉里面掺进了一半河沙,然后加入些许碎石,加水搅匀,然后铺在路面上。

几个砌墙的工匠一块抿子将这些还在软和的泥浆表面抹平,然后就静静地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马迪趁着众人不注意,偷偷用手试了一下,可是还没有用力,手指就陷了进去。

他连忙抽回了手指,心里有些怀疑,这真的可以变回坚硬的石头吗?

长安大街,海军司令部。大殿内,朱瞻基和刘江会见了跟随张辅一同回京述职的水师将领。

“殿下,大喜……,殿下,大喜……”

大殿外传来的声音来自奉御王通,其他人不敢拦他,任由他直接冲进了殿内。刘江他们也都停止了讨论。

不等朱瞻基说话,李亮就大声斥道:“殿下讨论军务,如此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这话当然不是骂给朱瞻基听的,而是让几位将军知道,朱瞻基的身边人,并不是不懂规矩之人。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m.pmzjq.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