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完全想不到啊……”
宋仁宗赵祯不禁感叹:“朕从来没有想到能在十大功勋帝王占得一席之地。
朕何德何能,能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帝王相提并论。
文治国家方面,朕自觉还不错。
但是外战方面,不仅是朕,还有我大宋建朝以来,就没几个帝王……”
宋仁宗赵祯自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但他也没办法。
赵祯在位期间打了不少仗,虽说胜率挺高,但都是一些防守战。
防守战本来就比进攻战容易很多,防守一方只要不丢失城池就算赢,进攻一方没有开拓新的疆土就算输。
自从后晋皇帝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一切就变了。
宋朝的皇帝都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包括他宋仁宗,但是可惜没有一个皇帝做到。
最后还是朱元璋出手,以徐达为元帅,仅用一年时间就收了回来。
小仗胜,大仗败,假仗多。
这就是大宋立国以来的一直存在的通病。
这都是由于宋朝历代帝王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之前强大的大唐,由于武官,由于是节度使的过于强势,导致了华夏历史著名的安史之乱,以致大唐由盛转衰,一代王朝灭亡。
节度使割据削弱中央政权力量的局面直到唐朝灭亡也没有改观。
宋统一天下后,各代帝王应该就是基于此种考虑,吸收唐朝灭亡的教训,开始削弱武官的地位,重文抑武。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整个宋朝产生了无数名垂青史的文人,比如辛弃疾、王安石、陆游、文天祥、欧阳修等人。
文学作品自然也是层出不穷,流传千古。
但是,整个宋朝彪炳千古的武将却是屈指可数。
几百年间,也就出了岳飞、杨再兴、韩世忠等人。
如果没有名将带领,装备再好,兵卒再多的军队也不过是一群毫无战力的无头苍蝇而已。
此种局面对于军队训练水平的损害也十分严重。
虽然宋军装备还算精良,但因为重文轻武的大环境导致了普通士兵通过战功晋升高位的渠道不畅,武将地位又低,其训练作战的动力可想而知?
想想唐太宗李世民,贵为天子还亲自带兵训练,教官兵他最擅长的射箭,这在宋朝哪个皇帝能做到?
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宋朝把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这样万一战事突发,就会指挥不灵。
再加上采取更戍法:禁军轮流更换驻地,将军不随军调动。
如此一来便可以做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借以防范士兵和将领之间发生深厚的关系。
彻底了消除唐末五代军事将领以武力称雄一方,威胁到朝廷的隐患。
但这样一来也造成了将领们尤其是主将并不熟悉所率领各部队的特性与战斗力,对下属部队亦无威严可信,势必影响作战效果。
士兵没有什么被号召力(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