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精通中国经史子集的倭人,阿部贤六说道:“古之秦人闻战,顿足跣,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
“今有南华皇帝召战,民间军中踊跃参与,父送子,妻送夫参军,皆言为皇帝,为帝国好好打仗,不要丢脸!一如古秦,南华是为今秦也!”
他是一个有点影响力的倭人,他的话传出去之后,两中华上下皆认同,所以颜常武的皇帝名号是跑不掉的:武帝!
中华人是含蓄的,哪怕知道自家皇帝是武帝也得为尊者讳,他们早就知道南华是今之秦国也,得借倭人的口说出来。
何至华人,就连中华八国小跟班上上下下,也对中华发动战争持强烈支持的态度。
战争好啊!
对于八国小跟班的君主们来说,中华的战争越打越大,需要的人力越多,他们从八国征召了大量的人员充当炮灰以及民工,而君主们能从中抽水一半!
要的人越多,君主们的收入越高。
至于怕出外的人死掉、伤残,以至于影响到国内政局?
这不怕,中国人会给予伤残人员丰厚的抚恤,那些死掉的官兵,能加入中国的忠烈祠里的副碑享受中国香火,可以荫一子加入南华帝国,成为上国子民,从此胸首挺胸,餐餐吃银舍利米!
ps:古代的倭国把大米看作是无上美食,民间对大米甚至有“银舍利”的称呼,可见倭国对大米的感情有多深了,由于倭国太小,一个台风就可以把全国的稻米收成搞没了,所以倭国人能餐餐吃上银舍利米的人无多,但在南华帝国,银舍利米是随便吃的。
伤残失去劳动力的伤兵回国,中国人出资建有“荣军院”养着他们,也能吃上银舍利米!
所以颜常武对外开战,从来不怕炮灰少,而是各国觉得他要的炮灰太少!
再有中华战争也向外大量订货,比如暹罗向中国购入了大批的新三样(糖烟酒)与老三样(丝绸茶叶和瓷器)商品,成为了中国商品的倾销市场,但是就靠着大米、柚木、蔗糖和锡矿,暹罗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与中国开展全面贸易之后,仍然可以保持着贸易顺差的国度。
南华不乏大米,但北华需要购进大米,当南华的大米因为战争的缘故都供军民使用时,北华就从暹罗一船接一船地运走大米。
柚木不必多说,南华有大量的海船下海,他们不砍国内的柚木,却去进口缅甸、暹罗与安南的柚木造船,还有造家具。
据说由于砍伐外国的树木过多,附带的连森林里的穿山甲倒了大霉,都被前来经商的中国人吃个精光。
没有穿山甲,白蚁肆虐,为祸树木与民居,导致水土流失,山洪瀑发,当地民众醒悟过来,向两中华提出强烈的抗议,声称不欢迎吃穿山甲广东人的到来,对于他们入境严加审查,问清楚是不是广东人的才放行!
由于银钱太多了,暹罗甚至向中国人兑换了大笔的黄金,把国都的佛寺外廓与佛像全部披金。
进入其国都,入目处尽是金碧辉煌一片,看得你眼睛都花了!
另一个佛教大国缅甸也不甘落后,他们把向中国人贩卖柚木所获得利润的一半也用在了佛像身上,也给它们披金挂彩的,如瑞大金塔(即仰光大金塔)现用去了五吨黄金,整座金塔金光闪烁,雍荣华贵,雄伟壮观。
1663年的春节之后,瑞大金塔停止信徒接待,重新装修,据说是募集了一吨的黄金,准备用在金塔身上,其中有一千斤的黄金是兑换自南华帝国,有一百斤的黄金是南华皇后捐献的,而另一百斤则是两中华的佛教徒共同捐献的,鼎力支持,代表了中华与缅甸深厚的“胞波”情谊!
消息传出去之后,倭国的佛教徒也激动起来,叫嚷着我们也要披金,要给国内佛像披金,还真的开始大规模募集黄金,还惊动了北华,有一百斤的黄金是北华监国公主朱真真所捐献的。
攀比之风不断冒起,但在两中华,水静河飞,民众进神庙烧香礼拜,只能给主神像披金,而大规模的装修则得不到官府的同意,因为颜常武不同意!
在中国,朝廷管天管地,想浪费黄金是不可能的。
黄金用在了纸币的准备金上,而纸币则化为财富,落入民间的千家万户和军队中。
就在1663年年底的十二月,颜常武大阅三军!
三军将士在他面前走过,正步铿锵有力,齐步排山倒海,跑步英姿飒爽。
他们精神抖擞,枪刺如林,寒光闪闪。
每次看到每个同志扛着筒子在他面前走过时,颜常武总是笑靥如花,让一些在对面的记者用望远镜看到后,统计时说起皇帝偏爱筒子兵,这让筒子的装备在兵部的装备中畅通无阻,谁也不想恶了皇帝,让皇帝不笑的话!
他们当然没想到颜常武见筒子兵就想起了他来之前位面的某位火力不足三胖的火箭筒兵……
骑兵、炮兵、工程兵等等依次而来。
重型的炮车轰隆隆地压地而来,这是伊城大炮,比起奥斯曼人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