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人生
细密的雨雪之中,同光十年的科举如期举行。
曾经为人所热议的科考,在这一年热度有所降低。
没人再过多议论了,因为一切都已成事实。
科举改革后已经考了三次了,已经产生了许多既得利益群体,新的道路已经初见雏形,很多东西不是再那么容易回去了。
今年又增加了营建科与医科,按道分取。最早增加的农科迎来了第三次科举,明算、明法迎来第二次,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朝中隐隐有风声传出,三年后的下一届科考,有可能会少量削减进士录取名额,将其压缩至百人之内。多出来的约十个名额具体给谁,暂未定下。
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
人,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家族负责。
今年的考生数量也创历年之最,几近四千人。
最远的来自伊丽河谷。
“见你来了,老李还有些失落。”邵树德哈哈一笑,道:“后来私下里找过我几次,说外人不可信。”
陈诚也笑了。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费心费力做好自己的事,且一直在进步。能有这样的老兄弟、同僚,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恩也好,怨也罢,到了这会,都该看开了。
“陛下……”陈诚眼角流下两滴浊泪,轻轻摇了摇头,道:“臣此生已至圆满,无憾事也。”
他们考的是宾贡进士,这是另外算名额的。考中后,可在大夏境内当官,也可回伊丽河谷当官,一如前唐故事。
他想起了太多人。
许久之后,邵树德松开了陈诚已经冰冷的手,起身为他掖了掖被角,说道:“着礼部、鸿胪寺、太常寺会同办理葬仪。朕的老兄弟走了,岂能没有排场。”
都说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杨悦忠诚吗?
他想起了费劲心机,满头青丝尽成白发后才推行的改革。
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可不就是想要看到这万家灯火的安宁场面?
榻上的老人气色灰败,看见邵树德进来后,脸上浮现出些微笑容。
一个已经磨合得非常不错的小团体之中,突然加入了一帮外人,取代了他原本“出谋划策”的位置,失落是很正常的。
即便有伞盖遮挡,雨雪依然无情地打落在邵树德身上,甚至迷糊了他的双眼。
这个世上,又有几人能在他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呢?越来越少了。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西方亦有类似的话:只有上帝才能审判我!
当世之人,没有资格审判我。
“人生苦短,春秋数十载而已,朕做下了如许多的事情,罪也好,功也罢。哈哈!”邵树德一甩袍袖,下了高楼。
邵树德越走越快,越走越坚定。
北风呜咽,恍如招魂之音。
他想起了夏州城头宴请杨悦,请他出兵时的场景。
他信步走入了雨雪之中,侍卫赶忙撑起了伞盖。
是啊,他这一生太过丰富,做的事情也太多,他又何尝不累呢?
“陛下……”太医署医官轻声提醒。
但团体总要发展,总会有新人加入。
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平静、安宁地享用着晚餐。间或传来几声满足、喜悦的笑声,就仿佛是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靴子踩着晶莹透明的雨雪,咯吱咯吱进入中堂,穿过庭院,来到了一间充满药香的卧室。
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每个人对忠诚的定义不一样,何必苛责?求同存异,相忍为国,天下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情,更多的是复杂多变的灰色。
“那时候臣还是存了点私心的。”陈诚叹道:“艰难以后,也不是没有文官领军。昭义军过来的数千军士,都是个顶个的好儿郎,臣还想带一带。但后来发现,实在带不动。”
陈诚已经气若游丝,眼睛一直看着他。
太医署的医官也时不时进来。其实他们早就束手无策了,只不过聊尽人事罢了。
真的没有憾事吗?人生本来就有很多遗憾。少年时、青年时、中年时乃至老年时,遗憾、悔恨、不舍、难过,诸般滋味,一一品尝,临走之时,真正完全释然的又有几个?
“可还有什么话要对朕说?”邵树德问道。
他想起了晋阳城中,一斧斩断铜锁,将库中钱帛发放给军士们的场景。
离开礼部之后,他径直来到了安业坊陇西郡公府。
风雪渐大,北风渐烈。
四十年后,再追忆当年往事,只让人感慨万千。
但无论怎样,这些汉、奚、契丹、鞑靼学子还是要尝试一下的,重在参与嘛。万一考官们集体瞎了眼,或者被猪油蒙了心窍,录取了他们呢?
考不中也不打紧。作为县一级推举且通过州试的乡贡进士,他们在当地已经是“高端人才”,大不了回乡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