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霞汇报完保护伞控股公司旗下各大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后,算是完成了这边的任务了,当天晚上在赵一这边休息后,第二天就被赵一送到机场,飞往香港。
赵一也没有来得及休息,就赶往中国教育公司,现在全国的学校已经开学了,中国教育公司也正式接手国内的义务教育工作。
虽然高等教育暂时还不用中国教育公司太操心,毕竟即使按照当初约定的40%的比例招收高考考生,由于人数基数少,扩大的人数也不会特别多。
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中国教育公司已经开始对国内各大高校投资了一笔钱,让他们扩大教学场地,增加教学设备以及增加师资力量。
不过对现有的高校扩大规模只是其中一个办法,中国教育公司也在和教育部合作,在全国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省份,建设新的高等院校。
但是新建高校并不是建设一个校园就可以的,更加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这是新建高校面临的短板问题。
说实话,中国教育公司虽然掌握着教育的财政大权,但是却没有随意抽调各个大学专家教授的资格,所以就需要教育部配合做一些工作了。
新建高校其实也用不上太多的师资力量,只需要将学校框架搭建起来,能够让学校处于一个正常运转的状态。
至于师资力量,前期还是需要通过智能教师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博士研究生阶段可能智能教师力有未逮,或者说博士研究生更加注重原创性,人工智能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短板。
但是本科阶段和硕士研究生,智能教师还是具有非常强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科学基础扎实上面,也体现在教学耐心上面。
而且智能教师相比起真人教师,除了创新能力差点外,其他方面是丝毫不差,甚至可以说遥遥领先,非常适合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
所以现在全国各地新建的高等院校,虽然被中国教育公司和教育部进行了协调,各大高校也愿意派遣教师前来支援。
但是派来的教师都是比较年轻的,或者说从教经历不是特别丰富的,这个行为倒是无可厚非,没有哪个高校愿意将自己压箱底的人才送给别人。
如果不是有智能教师作为保障,说实话,这些新建的高等院校,如果仅仅凭借这些送过来的师资力量,教育出来的学生质量也是非常令人担忧。
有了智能教师加入到高等教育当中来,不说能够培养多少创新型人才,至少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来一批非常合格的螺丝钉,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再加上智力牛奶的逐渐普及,个人天赋也能够获得极大的开发,未来这些只能作为螺丝钉的人才,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可以称为一代大师的。
就是这样,仅仅是维持一座新建高等院校的运营,也需要不少的人才,目前各大高校送过来的人才也是不够充足,还没有达到最低维持数量。
这也是为什么在和天问大学江校长谈话的时候,希望天问大学这届毕业生能够尽量进入高校担任教师职务,就是因为人数不够。
当然这并不是说天问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就可以轻松的给大一大二的学生教学,他们进入大学岗位之后,一开始并不会从事教学工作,而是从事大学服务型工作。
不过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学习,提高自己,通过了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公司联合建立的考核标准之后,就可以获得学历和职称上的升级,也就有了从事教学工作的资格。
未来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工作都会以这种方式在进行,从基础薄弱到慢慢的夯实基础,直到最后爆发出来巨大的潜力。
反正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需要长时间的耐心,来慢慢的培育和建立拥有我们自己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同时培养拥有我国自己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
相比起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才是中国教育公司最操心的,因为这里面不仅仅只是涉及到中国教育公司一家,而是牵扯到太多的利益方了。
由于职业教育是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的,国家提供的教育经费已经算在了之前教育支出里面,也就是说,现在有中国教育公司来承担一部分费用。
而企业也要为自己旗下的工人提供职业教育培训经费,而且这还是强制性的,新入行的人,就必须要进行为期2到3年的职业教育培训。
这在以前国内是没有出现过的教育形式,之前国内基本上是国企,大部分进入国企的新人,都是师傅手把手的教导,就说所谓的“传帮带”。
其实这样职业教育方式是最靠谱的,不说其他,至少专业知识能够获得很好的传承,不会因为老人退休或者是仙逝就手艺失传。
但是这种培养技术工人的思路也存在他们的问题,首先就是职业培养不够全面,这种思路更多的是专注于本职业的技能教导,但是和这个职业相关的配套知识却是比较匮乏。
也就是说,每一个职业除了专业